看到桌上只剩下一颗糖了,我本想毫不犹豫地给女儿,但我故意逗她说:“宝贝,妈妈也想吃这颗糖,这次你能不能让给妈妈吃呀?”女儿边摇头边说:“不行,我要吃的。”我露出不悦,她只好用嘴撕扯一半给我,但是我说:“你碰过了,我不想吃了。”其实,我多么希望她能把整颗糖毫不含糊地给我。她沉默着,怔怔地看着我,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有点后悔和无奈。
做父母的,永远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子女,在吃饭之前就先把最好的菜盛到她的碗里,为了早餐吃得卫生,自己学着做包子包饺子,给小孩买玩具买书籍从不会吝啬,但给自己添置衣服就再三权衡。
可是小孩把父母对她的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付出,她会懂得去感恩和回报吗?
谭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小孩,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把小孩送到一个贵族学校上学。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去接小孩,小孩迟迟不下来,等其他同学走了再下来。爸爸问他:“你怎么看见我来了都不下来啊?”小孩说:“别的同学的爸爸都开着宝马豪车来接他们,而你开个面包车来接我,要是被他们看见了,多没面子呀。”爸爸听了之后,心里五味杂陈。自己这么多年倾尽心血,给儿子最好的教育和物质条件,没想到儿子未曾理解做父亲的用心良苦。不知不觉虚荣和攀比已慢慢染习于心。
其实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娘,背驼了,步履蹒跚来到城里的女儿家,别人问她女儿:“这位是谁呀?”女儿难为情地说:“这是我们娘家的一个选房亲戚。”想想这位老妈妈听后有多伤心和失望。一个光鲜的城里人,衣着华丽却包裹着一颗粗鄙冷冽的心,让人不禁心寒。
叩问内心,你是否也会有无法直面的虚荣?由于年少无知,我们或多或少会吐露对父母的怨怼,会拿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比较,父母想来学校看望你,你可能因为父母的不体面怕给你丟脸面而委婉拒绝。现在想来,哀莫大于此。
为人父母的我们不得不反省现在的育儿方式。当年的父母就像是现在的我们,把自认为最好的留给孩子,对自己永远苛刻亏欠。
与其毫无边界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条件,不如给孩子丰盈的精神食粮。让孩子学会感恩知足,懂得去珍惜爱和回报爱。
那如何去培养这种感恩意识呢?
第一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们要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小孩才会去明白孝顺的含义。和父母和颜悦色地说话,一个理解的眼神和一个关爱的行动胜过一顿顿说教。
第二 学会索取,让爱互动。我们常常讴歌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但父母真的不希望得到孩子回报吗?不以为然,只是相比于他们的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种懂得冷暖的欣慰却是无形的回报。所以,切记毫无节制地给予孩子一切,适时索取孩子的回报,才能让他们明白爱。
让爱互动,才能让爱流淌心间。让我们对孩子的爱不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