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牙寺的眼
梁衡先生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消息也有它的眼,这就是新闻眼……一篇稿,无论采、写、编,第一件事就是找‘眼睛’,并且努力把它提炼到标题上。美兮盼兮,炯炯有神。”
植物园的眼
可不是吗!一篇文章难免会有几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眼睛”,最好是每段起首第一句。记得梁实秋先生在谈写作方法时就建议这么做。麦肯锡的金字塔写作原理也建议这么做。汪曾祺先生在谈他对老师沈从文的散文的体会时就分写了好多段,每段第一句话就是那一段眼。
欢眼
每段的眼既是相对独立,又是彼此关照,层层递进,互为整体的。准确地说,每段的眼稍作语言上的整理整合在一起就是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思想。
童眼
有些文章没眼,看不清什么意思;有些文章倒是有眼的,不过有点近视或老花,意思或远或近都很模糊;还有些文章像观音菩萨千手千眼,可那毕竟不是心经,看似高明实则是惺惺作态的假眼。
爱眼
形容一个人有点眼力劲儿,会说“他有点眼睛的”。现在的读者,绝大多数都有较好的文化程度,都有点眼睛的。他们能看出文眼,确认过眼神后,他们会作出明快的选择。谁不喜欢明眸善睐的文章呢?
(备注:文中引用的几副图是我在斯里兰卡刚刚采集到的部分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