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巴赫金指出的是主人公意识的独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他借用了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
在巴赫金的概念中,“复调小说” 的“对白”有主人公与自我的对白、主人公与作者的对白、主人公与主人公的对白三个基本层次。从总体上分,又有“大型对门”与“微型对白”两个层次。
众所周知,任何小说都是由作者语言和人物语言构成的。那么作者的语言(即作者的叙述等)在陀思妥耶夫斯店的小说中以什么形式出现呢?在小说对白中处于什么地位呢?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完全放弃了从外部对主人公加以规定的立场。作者的叙述不是采取“谈论主人公”或评价主人公的形式,而是采取“对主人公说”的形式。他的小说《穷人》中的“穷人”杰渥什金,因为果戈理在《外套》中“偷看”了穷人的内心生活而表示抗议,巴赫金说,这意味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对作者的初次“反叛”。就是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主张作者站在全能全知的立场,上对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指手划脚,说东道西。这就是主人公与作者之间的“对白”。
再者,巴赫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与托尔斯泰等其他作家的小说进行了比较,把后者小说结构称之为独白型,他认为独白型小说取决于作者意识对描写对象的单方面规定,这里只有一个声音,即作者的声音在说话,一切主人公的语言、心理和行为都被纳入作者的意识,都在作者全能全知的观点中得到外来说明。
从这两者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复调小说虽然强调作品主人公的独立性,但是并未彻底绝断了主人公与作者之间的联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妙就妙在他把自己的思想借主人公之口巧妙地流露出来,也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才能认识清楚,这也正是复调小说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