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伐檀》这首诗是刺诗?还是美诗?我认为这两个都有可能,因为各有各的依据,先把它看作是一首刺诗。
刺诗,可以从诗中的“不稼不穑”与“不狩不猎”看出来,这里说的是不种地也不收割,不动列也不去夜猎,为什么有300株禾为什么提到有悬挂的小兽?这里就是在讽刺剥削者,压迫者的这些伦人都是被剥削被压迫的人们,辛勤劳动却不能休息,天天那么劳累,却还有剥削者们的掠夺不劳而获,所以院子中才会有食物,都是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吃白食的人。所以在最后感叹“比君子兮,不素餐兮”“不素食兮”“不素飧兮”,意思就是他们都是国公君子要自食其力,不能吃白食啊。
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到底有多贪。“三百廛”“三百亿”“三百”禾以及“悬貆”“悬特”“悬鹑”。“廛”“亿”“囷”都是树的意思300数,如果是一家收了300束当然贪得无厌了;但如果一共收了300束,那可能就不能称得上贪得无厌了。
看院子中悬挂的貆,特,鹑,是挂了满月,还是挂了一些?如果是挂了满院,难道那些剥削者连老百姓家中的小受都不放过?如果是一些,这就不能使贪得无厌了,因为家里挂着小受是正常的事情。如果是真正的剥削者,家里应该是牛羊猪,而不是貆特鹑了。
所以这并不是一首刺诗,那么伐檀就是一首美诗了。
诗中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可以看出伦人的辛苦与劳累,但他们的辛苦与劳累并不是白费 “不稼不穑”与“不狩不猎”因为他们要做轮,轮人又是百工之首,所以薪水就会高,时不时也会有一些奖赏,所以有三百廛与小兽都是很正常的,这些都是他们用他们的努力换来的,并不奇怪。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像这些人一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创造来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劳作是艰辛的,但它的本质又不是减薪。劳作的本质是创造,而劳作只是一种彰显的方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