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图书馆充电,进入二楼大疗准备乘电梯去三楼的的时候,刚好前面有个大姐带着自己的小孩儿也要乘电梯上去。看到我走过去,可能是担心小孩子看到陌生人害怕,大姐赶忙教孩子伸出另一只小手去扶住斜梯的扶手,也算是借此机会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以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吧。可是,小朋友却像是很不领情,撅着嘴巴嘟哝了一句:“这个我自己会弄!……”
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朋友都能够如此驾轻就熟的享受这么便利的公共设施,感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又想起了三十年前自己第一次面对电梯的情景。
那个时候,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年轻的城市也才只有十岁的样子。即便是如此,对于一群来自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再不甚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也都处处充满了好奇。
那一天,我跟着同学们一起到县城里参加全国统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会考考试,考完以后,老师给大家预留了一大晌的自由活动时间。几个要好的同学一商量便相约坐公交车到新市区里面去开开眼界。
最后,大家来到一个刚开业不久的豪华商场前面,看到人们进进出出的景象,便想着也要进去凑个热闹。就是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曾经无数次在书本上学过的电梯,如果能够切身去体验一下的话也就不枉花去几毛钱的公交车票钱了。
就在我们想要排着队去乘坐电梯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刘杰突然间折返而回,眼瞅着我们一脸懵逼的三个人,他小声的告诉我们说人家管事儿的说了,让咱们先去买票。我们探头仔细看了看,果然,电梯入口处站着一个年轻的漂亮女子不时的弯腰伸手对乘客们说着什么。可是,却没有发现有乘坐电梯的任何一个人拿票给她啊!待我走近些仔细打探,才发现人家说的是您走好而不是他刘杰听到的坐电梯还要买票,你说说这一趟公交车还把耳朵给坐坏了咋的?
三十年的时光就在弹指一挥间,中国社会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不要说是在城市,即便是在一些偏远的乡镇,电梯也已算不上是什么稀罕物件儿了。掐指一算,等到他们十八岁的时候,正好就是2035年左右了,同样十八岁的人生又会有什么样的差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