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塑造的人物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近千人,不要说读上两遍能把书中的各个人物研究透彻了,单就能记下有名有姓的几百个人的名字和情节的推进、发展、细节等已属不易,这也正体现出《红楼梦》文笔艺术的伟大之处。今天,我们说一说男主角贾宝玉。
贾宝玉的名号
小名宝玉。根据书中交待,宝玉是其小名,由来当然是因为“衔通灵宝玉而生,故名宝玉”,这是第二回冷子兴给贾雨村演说荣国府时说的话,当时并未说是大名还是小名,但《红楼梦》后文中多次提到,宝玉是其小名。
第一次提到是在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她去拜见二舅贾政,与舅母王夫人聊天说到宝玉时,王夫人叮嘱黛玉不要沾惹宝玉,黛玉道,“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后面还多次提到宝玉是小名,这儿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大名成千古之谜。至于贾宝玉的大名叫什么,《红楼梦》书中却未明确写出,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不知道曹雪芹当年基于什么原因如此处理,这也一直是倍受红学家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原因只能是根据有关资料进行推测和考证,至于准确与否,真的很难判断。或许,贾宝玉的大名,真的就此成为千古之谜了。
号怡红公子和降洞花主。在第三十七回起海棠诗社时,黛玉提议每个人起个别号代称,于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为自己或为她人起了一个雅号。宝钗调侃宝玉,为他起了“无事忙”、“富贵闲人”的号,李纨则建议宝玉用旧号“降洞花主”,但在之后的第三十八回作菊花诗时,宝玉的诗题名均用的是怡红公子。这个号取得特别雅致,不但是因为宝玉住在怡红院,而且他有嗜红的习惯,平时穿着也常以红衣示人,与其性格形象相当的吻合。
绰号混世魔王。这个绰号出现在第三回,林黛玉与舅母王夫人聊天时,王夫人对黛玉说,“我最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可见宝玉的这个绰号是家里人所共知的。这个绰号,也间接地反映出了宝玉日常的行为处事规则与常态下世家贵族所要求的孩子行为准则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了家族中人对宝玉的溺爱与纵容。
贾宝玉的来历
关于贾宝玉的来历,解读不尽相同,主要是目前流传下来的《红楼梦》版本较多,并且由于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他本人写的版本也有多个,加之后来伪本也不少,所以从现存的版本来分析,红学研究者们也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不过主流观点有以下三种:
一是贾宝玉为石头的化身,前生是神瑛侍者,因为对降珠仙草有甘露之恩,所以与降珠仙草先后投胎后,在人间演绎了一场惊世绝恋。
二是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但并非是石头的化身,石头化身为通灵宝玉,是贾宝玉出生时含在口中的,它与贾宝玉是灵魂与肉体的和谐统一,贾宝玉一旦失去了通灵宝玉,只不过是一副空壳而已。
三是周汝昌先生的观点,他认为神瑛侍者为鄄宝玉,石头为贾宝玉,石头是在下凡时,眼见仙草与侍者,识认亲切,因自己本无“形象”,遂乘便袭取了神瑛侍者的身体相貌,所以才被称为“贾宝玉”。正因如此,“宝黛爱情”只不过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不可能有“姻缘之分”。
贾宝玉的形象特点
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贾宝玉是一个性格较为叛逆的男孩子,曹雪芹对宝玉这个男主角的评定,在第二回时,他通过贾雨村之口说出“正邪两赋”之说的奇论,反映出曹雪芹较之前的小说家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也正是曹公伟大之所在。宝玉的形象特点在两个方面体现得最为突出和鲜明:
贾宝玉的真性情。贾宝玉有一句精典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不知道男人们看了宝玉这爱憎分明的观点作何感想?宝玉对于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儿,不分尊卑贵贱,均一视同仁,诚心实意,平等对待,这种在人格上的尊重与平等,在当时的社会,真的是太难能可贵了。
宝玉不但对于天下的女儿如此,对自己情投意合的朋友也是一样,没有任何阶层的区分,特别重情意,即使为朋友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从宝玉挨打这件事情上,最能体现出宝玉的真性情来。黛玉去探望宝玉,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简短的一席对话,把宝玉的真性情展露无疑。
贾宝玉的仕途观。贾宝玉最讨厌仕途经济,可谓是深恶痛绝,对当时功名富贵、忠孝节义的主流价值观嗤之以鼻,并且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反对与抗争。这种与当时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价值观,真可谓是惊世骇俗。
纵然宝玉与湘云一起长大,也视为知己相待,但当湘云劝他“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时,宝玉依然对湘云丝毫不留情面,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对宝钗更是如此了,就是因为常常劝他走仕途经济,结果导致宝玉对宝钗日渐生分了,“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所以书中通过一首《西江月》来评价宝玉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这不过是《红楼梦》千古名联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罢了,这也正是曹雪芹塑造出来的一个天下无双的贾宝玉形象,世间恐怕再难找到一个同样的人物。
曹公的“正邪两赋”之说,对于宝玉而言,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聪慧与痴呆、纯净与污浊、美好与丑陋等双重性格在他身上同时并存着,对于贾宝玉,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他就是这样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怡红公子贾宝玉就这样跨过艺术与现实的门槛,潇潇洒洒地走到了无数个读者的心中。
NO:2018-11
草稿于2018.3.17
定稿于201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