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她的孩子经常容易情绪失控,脾气非常暴躁,请问怎么办?
长久以来我们作为父母都一直被灌输的教育理念是,如果孩子表现不好就需要好好的跟他沟通,需要耐心的沟通,但是很多妈妈实践下来发现好好沟通真的太难了,因为孩子总有100个理由让你火冒三丈。
好好沟通,每次都演变成了争辩甚至是狡辩,我们通过一个场景来看一下双方的情绪是如何爆发的,相信大家可以从这个场景中来找到很多共鸣之处。
8岁的孩子明明走进厨房,对正在做饭的妈妈说,我要去楼下跟小朋友玩一会儿,等一会就回来。
妈妈说,我们马上就要吃晚饭了,你吃完晚饭之后再去。
明明说,不我现在就想去,我要跟他们比赛滑板车,这会儿他们都在,我为什么现在不能去啊?
妈妈说,我不是说了吗?晚饭马上就好,你吃了再去呀。
我现在就要去。
妈妈说不行。
这时候明明开始爆发了,你没有资格命令我。
妈妈也开始烦躁起来,我是你妈,我说了算。
妈妈狠狠的瞪着明明,越来越生气。
明明也完全失控了,我不要你管我就想去。
妈妈开始大声的吼了起来,我说了你不许去,你现在立马给我回来。
我能常常看到很多父母都被同样的问题所困扰,他们会说,这个孩子就是不肯听话。家长通常会把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的说成是沟通,说是在努力的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面对这样的场景,孩子的大脑中满是这样的念头,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才不干呢,凭什么听你的等等。然后当陷入争辩之中,争吵升级导致情绪都会失控。为什么孩子经常情绪失控?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有6种接收信息的渠道分别是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和感受性知觉。
那么孩子的信息是接收的通道要比成人窄很多,当我们通过唠叨批评或者发火来控制孩子,他们的信息管道系统就会过载,就会出现情绪过载,所以很多孩子情绪失控,其实就是父母的沟通方式是让孩子情绪过载了。
孩子出现了情绪过载就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1种就是试图反击。像上面说的明明表现一样和妈妈争论,好让自己达到目的。
第2种就是身体逃离或者是精神逃离。比如说孩子逃回自己的房间把门关一下,或者是尽管站在你面前,但是感觉就像一台死机的电脑,你跟他说什么他都没有反应,这叫精神逃离。这两种逃离呢都是一种自我防御和保护的方式,是在逃避过多的负面情绪给人带来的压力。
第3种就是被吓蒙了。我们看到很多比较小的孩子会因为过于害怕或茫然不知所措,而吓得愣在原地动弹不得。
所以我们发现当孩子的情绪过载时,只会削弱他们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家庭是培养孩子情商最重要的地方,学校老师没有责任来培养孩子的情商。一般的孩子这一生情商的水平直接决定他的家庭父母的水平,很多父母长期让孩子情绪过载,那么我们作为家长有没有其他选择呢?
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情绪极限其实比自己要更低,因为孩子的心智还处于发育状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角色任务不应该是压制,而应该是帮助和教育。只有父母冷静下来的能力比孩子强,才能够很好的影响和帮助孩子,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面对问题就不会连吼带骂,强行阻止。
你在孩子面前放纵情绪是有代价的,因为会给孩子的自控力培养造成巨大的帐。等你到晚年的时候,你的孩子也会对你大吼大叫,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以年轻的时候教孩子培养造成的。
最后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的前提是要管好我们自己的情绪,你可能会说的轻松,做的难的确不容易,但是只要刻意练习你都可以做到,所以当你火冒三丈的时候管理好情绪。更多内容我们下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