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入侵是一个被许多人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与之相关联就有以抵制文化入侵来应对,如果仔细想想,其实文化入侵和抵制文化入侵都是令人费解问题,如果再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说,什么人会这样说,就显得颇有意味了。
从词性看,文化入侵是一个复合词组,由文化和入侵两个词或者说两个概念组成,文化也是一个复合词,即文与化,其中文与武相对,化则是指变化,组合起来就是指人与人的行为不是通过武力或者说暴力的方式而改变,而习惯上讲的文化是指一定社会范围内人与人关系的状态与决定这种关系状态的深层原因,也就是包括传统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
入侵则是很明确的动词属性,侵指侵略,入侵也可以理解为侵略的一定程度或结果,既然是动词属性,就有动作行为主体,所以把文化与入侵相联系,形成固定搭配,那无非就是指侵略的内容或工具是文化,具体而言就是传统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那么这种文化入侵的主体究竟是谁?为什么这样的文化入侵会有作用,甚至令一些人害怕到要抵制的程度?
无论是传统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还是宗教信仰,都是众多行为的概括抽象,也就是不是一个人的行为体现的,所以说如果把文化入侵与行为主体相对应,意味着是一定范围内的许多人同样的行为对另一个特定范围内的许多人产生的影响,或者说如果就特定的社会来说,文化入侵就是外来文化对其内部产生的影响,而且既然叫入侵,意味着这种影响是负面的。
问题在于外来文化的行为主体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众多的人,而且对特定社会内部的影响方式不是集中的、爆发式的,暴力的,影响对象也是众多的,为什么这些众多的人会接受这种影响,如果认为这种影响是负面的,为什么在这样的社会中就有那么多人分不清好坏?
其实,在特定社会内部众多的人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正说明这种影响具有的积极作用,因为对于影响者来说是渐进式的、非暴力的,具体的影响方式就是信息传播,对于被影响者而言是自觉自愿的,即便某些人被影响是因为从众心理使然,那也是在日积月累中影响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影响的对其需求满足具有的正面作用。
进一步的问题就是这种对许多人有利的影响,为什么被有的人称为文化入侵并且公然提出抵制文化入侵?那显然就是这些人感受到了这种文化带来的变化对其的威胁或者说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同样是外来文化,有的人感受到有利,也有人认为不利,如果是在一个正常社会中也属正常,但正常的社会不会提出抵制外来文化,也就是说,有如此反应的社会本身就不正常,不正常的表现就是社会内部分化、对立,你们、我们分得清清楚楚。
外来文化的影响方式是信息交流、传播,包括商品服务贸易、技术交流、人员往来等,所以提出抵制文化入侵的社会采用的手段就是信息封锁,而且封锁越严密、抵制越有效,但是信息封锁就意味着社会封闭,也就意味着拒绝与外部社会交往,结果就是社会越封闭,社会越落后。
不过,即使是提出抵制文化入侵的那些人,也从未停止接受过外来文化,只不过这些人接受的是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外来文化,这样既能显示这些人在这种封闭社会中的特权,又能够使得这种特权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