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任务就是Task,这篇主要是了解Task的一些知识。
[多种方式创建任务]
方式一:
def Task test = task('taskA')
test.doLast {
println 'taskA'
}
taskA是Task名称,test是一个对象,执行taskA的命令如下:
gradlew taskA
输出结果如下:
方式二:
创建方式和方式一差不多, 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几个参数。
- 将taskB分到mytask组中,代码如下:
def Task testB = task('taskB', group: 'mytask')
testB.doLast {
println 'taskB'
}
如图所示:
- 将taskC分到mytask组下,并且添加描述,代码如下:
def Task testC = task('taskC', group: 'mytask', description: '我是taskC的描述!!!')
testC.doLast {
println 'taskC'
}
如图所示:
- 将taskD分到mytask组下,添加描述,并依赖于taskC,代码如下:
def Task testD = task('taskD', group: 'mytask', description: '我是taskC的描述!!!', dependsOn: taskC)
testD.doLast {
println 'taskD'
}
依赖关系前面几篇文章已经介绍过了,就是执行taskD时总会先执行taskC,taskC执行完之后才会执行taskD。
方式三:
task taskE {
description '我是taskE的描述!!!'
group 'mytask'
doLast {
println 'taskE'
}
}
如图所示:
方式四:
tasks.create('taskF') {
description '我是taskF的描述!!!'
group 'mytask'
doLast {
println 'taskF'
}
}
如图所示:
[多种方式访问任务]
方式一:
task taskA {
group 'mytask'
}
taskA.doLast {
println 'taskA'
}
这种方式只能访问当前Project中的task。
方式二:
task taskB {
group 'mytask'
}
tasks['taskB'].doLast {
println 'taskB'
}
类似数组的访问形式,角标是Task的名称,如果Task不存在,则发生异常。
这种访问方式也只能访问当前Project中的task,不能访问其它Project中的task。
方式三:
子Project获取主Project的task
rootProject.getTasks()['taskA']
方式四:
tasks.getByPath(':app1:taskAA').doLast {
println '11111111111111'
}
tasks.findByPath(':app1:taskAA').doLast {
println '22222222222222'
}
通过路径访问子Project的task或同级Project的task。
方式五:
tasks.findByName('taskA').doLast {
println '11111111111111'
}
tasks.getByName('taskA').doLast {
println '11111111111111'
}
通过task名称访问同级task。
[<<操作符]
<<操作符在Gradle的Task上是doLast方法的短标记形式,也就是说“<<”可以代替doLast。
task(taskA) << {
println '11111111111111'
}
task(taskA).doLast {
println '11111111111111'
}
以上两段代码效果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在高版本Gradle中,弃用了<<操作符。
[任务执行顺序]
task taskB {
doLast {
println 'test1'
}
doFirst {
println 'test2'
}
}
首先来看一下以上代码,doFirst
和doLast
可以控制任务(task)中代码的执行顺序,doFirst
总是最先被执行,doLast
总是最后被执行,所以打印结果是:
> Task :taskB
test2
test1
其实,任务(task)和任务(task)之间也是有执行的先后顺序的。
假设有两个任务:taskA和taskB
执行以下命令(Window系统使用gradlew,Linux系统使用./gradlew)
gradlew taskB taskA
看到上面的命令,一般理解为:先执行taskB,再执行taskA,但是,在Android工程中也许定义了N多个task,到底先执行哪个task并不清楚,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保证总是先执行taskA,在执行taskB?
shouldRunAfter
和mustRunAfter
可以做到,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taskB.shouldRunAfter(taskA)
taskB.mustRunAfter(taskA)
shouldRunAfter:taskB应该在taskA执行之后执行,这里应该而不是必须,所以有可能任务顺序并不会按预设的顺序执行。
mustRunAfter:taskB必须在taskA执行之后执行,这个规则就比较严格。
[任务的启用和禁用]
每个task都有enabled
属性,设置为false表示禁用。默认是true。代码表示方式有如下三种:
taskB.enabled = false
taskB.enabled false
taskB.enabled(false)
当taskB禁用后,当编译工程时直接跳过taskB,不执行taskB。
[任务的onlyif断言]
断言就是一个条件表达式。Task有一个onlyIf方法,它接受一个闭包作为参数,如果该闭包返回true则执行该任务,否则不执行。
taskB.onlyIf {
def bb = false
//..经过一些判断
bb//返回值
}
看一下上面一段代码,比较简单,返回值bb=false,那么taskB会被跳过,不会被执行。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某些情况下将返回值设置为true,这样taskB就会被执行。
[任务规则]
假设taskA不存在,那么执行taskA时会报错,报错信息如下:
我们现在不必关系具体报什么错,只知道,这些报错信息是默认的一种规则
,那么,我们也可以自定义这种规则,即:根据任务名称指定规则,代码如下:
tasks.addRule("规则一"){
String taskName -> task(taskName).doLast {
println "该${taskName}任务不存在"
}
}
当再次执行taskA时,则新的报错信息如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