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杜牧曾经当过司勋员外郎,因而也被称为杜司勋。上面这两句是小李杜中的李义山写杜牧的诗句,在感叹自己遭遇的同时也是对杜牧文采的颂赞与推崇。提起杜牧,人们对他几乎是耳濡目染,谁人不知晚唐小杜是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还有人说杜牧是继刘梦得刘禹锡之后的又一大诗家,其诗情韵兼备,丰采婉转,清丽旷达。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代表作之一《山行》。
《山行》这首诗是杜牧寄情山水的一首逸兴之作。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杜牧并不总是伤春伤离别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首诗中所写的山,不知道是何处的山,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是有大片枫树林的山峦。诗人流连忘返于山间的曲折小路上,被这层林尽染,秋枫如丹的景色感动了。
白马独家译诗:由石头铺的小路远远地从山下蜿蜒到山上。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我停下马车,主要是因为太喜欢这片暮色中的枫树林了。这一大片被霜打过的叶子,比二月里的花朵还要红得惊艳。
现在正是欣赏红叶的时候,长城八达岭附近的红叶已经如火如霞了。千余年前的小杜也在这深秋的山路上踽踽而行,四处顾盼时,忽然间一大片红叶林就映入了他无精打采的眼中,他不由得精神一振。“吁”的一声喝住车马,拄杖下车,捋须点头: 好风景!
和老杜“玉露凋伤枫树林”的凄凉诗意不同,小杜看到这一片枫树林时,给他的是精神上的震撼,鼓舞,暖心。小杜同志凭借自身的不世才华入仕较早,可做的官不大不小,不温不火,尽管他出身于京兆万年杜氏望族。
他爷爷杜佑当过宰相,父亲杜从郁曾经是秘书丞。但这对杜牧来说没什么可啃老的,他对自己的政治和军事才华颇为自负。十几岁时他就向当时的宰相李德裕献过平虏计谋,使得平虏圆满成功。杜牧年纪轻轻就钻研过兵法,为《孙子》写过13篇注解文章,向朝廷献过平蕃良策,咨国事文。
当杜牧进入仕途后,牛李两党政治排挤得利害。由李德裕为首的官员们称为李党,以牛僧孺为首的一群官员称为牛党。李德裕本来和杜牧两家颇有交情,李德裕也很欣赏杜牧才华。但杜牧得到过牛僧孺的推荐,在身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府中做了推官和掌书记。回长安入朝后被李党屡屡排挤,所以杜牧的职位一般不是那么重要,多为清闲之职。不久,杜牧又被调外地任职。
怀着一展抱负的激情,却每每不受重用,官场险恶,政治环境叵测起伏,杜牧只好遣怀于山野间。这首《山行》虽然是写景,但它从这秋景中寄寓了热情向上,生机勃发的精神。
远上寒山石径斜。这是诗人从远跳面前的山岭。绵延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从山下斜入山坡,时隐时现,通达山上。“远上”说明眼前这座山并非是陡崖峭壁的那种,而是带着缓缓斜坡的山。常言道“高处不胜寒”,所以寒山可以指高大的山峰;再说深秋季节,山上寒气逼人,也可以称为寒山。起句冷峻深邃,意境高远。这一句中的画面读起来就好像诗人用手指给我们从远处的山下小路看,沿小路目光渐渐向上移动,便出现诗的第二句。
白云生处有人家。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这四种意象共同构成了山里人家的生活居住环境。对游客来说已经是人间清闲之境,令人羡慕。不过这几类景物未免有些冷清感。诗人把这些事物布局在诗句里面,是从寒到暖的顺序出现的,渐渐令人心温暖起来。
白云生处,指从山上人家里冒出的白色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有了这人间烟火的味儿,远上寒山的你便不大觉得这山上的偏僻寒冷了。况且,山野间漫游,虽然时有新鲜感,风景宜人,但人迹罕至,终不免有荒凉感。突然间发现有炊烟缭绕于山腰,那可是个惊喜呢,或者可以去向人家讨碗水喝,聊上一聊。特别是独自一人游玩时遇到山里人家的感觉是特别微妙的,虽然很陌生。
停车坐爱枫林晚。远上山顶的小路是无法行走诗人的马车的,况且秋深山寒的也吸引不了杜牧的诗心,倒是在山腰里结庐而居的人家让他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心动。人是群居的动物,终究还是吃人间烟火的。但山里人家还不是让他停下车马的原因。
坐,是因为的意思。因为自己对这傍晚的枫树林是满心的喜欢,竟然不由自主的喝住车马,走下来一脸喜悦,深深呼吸着这林间的凉气。一个“爱”字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流露,烘托出了这枫树林的傍晚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以至于天色已经傍晚了,应该是打倒回府的时侯了,可诗人还兴致勃勃的停下来想细细的欣赏并乐陶其中。这景色具备如此大的吸引力,那么它的魅力在哪里?美在什么方面呢?由此诗人给出了诗的结句,以解读者心中的小迷惑。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是指经过夜里的秋霜冻过的叶子,这里指枫树的霜叶。这句中的“霜”字照应首句中的寒字,夜间山因为寒冷会下霜,正似“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情画意的壮观景象谁人不爱呢?可惜没有杜牧之的才华去描写一番。杜牧这一句咏枫叶的诗千百年来无人出其左右,虽然写枫叶的诗也不少。比如“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等。这些都不如“霜叶红于二月花”显得热情洋溢,傲娇一身。诗人写出了前人不曾写的霜叶情怀:无惧风雨里,经霜更赤心!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自身采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拿霜叶的红与二月花的红相比较,这本来是常识,却只有杜牧把它写了出来。印象中二月里的红花颜色一般比较浅,多为粉红,浅红,比如杏花,樱花,桃花,春梅……再说那枫叶经霜后赤红如血,一树丹叶,浓密,壮观,热闹的程度远非疏密不等的二月花能比。
这首诗是用语平淡,布局结构却是经过严谨安排的。它在全篇里采用了层层铺垫,环环相扣的写法。第一句从斜坡的石径写起,远上山间,它通向哪里呢?这条石径好像一个向导,引导我们不由自主的读下去:白云生处有人家。咦,原来通向高山上的几处民居,民居里烟云腾腾,好一处神仙住处。可诗人杜牧写这两句倒像是漫不经心,不疼不痒,没展现出一丝兴趣。前面白马也说了,诗人写这些景物是从冷淡到温馨的顺序来的,到第三句的时侯才写出自己所爱之处,第四句才如潮涌动,一气呵成霜叶满林的醉人画面。诗中的字与字,句与句之间或照应(远与斜,寒山与霜叶,白云生与枫树林晚,各自照应。白云其实就是炊烟),或烘托(霜叶的红以云的白作衬托),或对比(前两句和后两句在感情,色彩上作对比),诗人杜牧所表现的感情也是由平静到热烈,再到高潮如血脉喷涨。
杜牧《山行》不但通过精美的画面表现出杜牧那逸致的情怀,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这主要是因为这首诗写得中规中矩,不像一些格律变体(如平仄拗救的几类)一样读起来拗口。《山行》这首诗是仄起入韵的七绝,其格式如下: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整诗入律工整,语句又明白如话,轻描与浓写相结合,充分显示了诗人杜牧那卓越的诗文才华。
另外,《山行》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在另一个版本中写为“白云深处有人家”,白马觉得用“生”字淡远的气势,用它则表示白云是人家煮饭升起的炊烟,而“深”字则有仙气感,幽静感。诗友们怎样认为呢?欢迎大家讨论。感谢诗友们关注白马侃诗词!有你的关注,后续将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