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伯牛:冉耕,字伯牛,世称“冉伯牛”或“冉子”。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
▲牖[yǒu]:窗户,室的南面窗户称作“牖”,北面窗户称作“向”。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
▲执其手:一、探望病情,拉着手说话;二、号脉诊病。
程树德《论语集释》引清·江声《论语竢[sì]质》:孔子圣无不通,焉有不知医者?执其手者,切其脉也。既切脉而知其疾不治,故曰:“亡之,命也乎!”程树德又说:乡党篇云:“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是夫子知医之证。”江氏切脉之说是也。
▲曰:钱穆《论语新解》:“此曰字不连上文,孔子既退,有此言。”
▲亡[wáng]之:“亡”本意是指逃离,出走。这里指丧失,失去。“之”指伯牛。《列子·说符》:“获羊乎?”曰:“亡之矣。”(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说:“羊丢掉了。”)
【译文】
冉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问候,并从窗户握着伯牛的手。(离开后),孔子说:“要失去他了,这是命吗?此人怎么会患这样的恶疾呢?此人怎么会患这样的恶疾呢?”
【学而思】
“命矣夫”既是叹惜弟子伯牛得了不治之症,也是“知命”。“知命”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尽人事,听天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20.3)”“命”是不可预测的外在因素,不可控的外在力量。儒家思想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平日注重仁德修养,做事尽职尽责,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事情的结果一半在人,一半在天。人要把握好自己所能掌控的部分,选择正确的方向并努力去做。上章的“善为我辞焉”,下章的“回也不改其乐”,这是闵子骞和颜回做出的选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要做到“知命”而不是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