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坚持了186天的日志写作,终因各种琐事搁笔。然而心里是清楚的,理由千千万,症结在一懒。几番想重新提笔,又在克服惯性的阻力和完美主义的苛求面前丢盔弃甲。
那就,以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一个新的开始。每天记录自己教学和阅读的收获,不拘字数,只求形成习惯。
教学:高三复习进入第二阶段,每套母题考试配套两套子题,母题负责厘清核心知识,子题负责检测掌握情况。
子题流程:
学生:①晚自习以考代练,考完当晚交叉互评打分;
②填写子题反馈表,内容包括每题得分率,知识性失分和失误性失分等;
③卷子不留,错题剪掉贴在笔记本上,并重写试题研究。
教师:①收反馈表(为了保证答题效率还应该抽查卷子),整理
知识点正答率,确定讲解内容,调整后期训练重点;
②表彰,成绩前三,反馈表写得认真的复印展示;
③抓尖子生和课代表,做到母题能讲。
阅读收获:
鲁迅和钱理群——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等同。
鲁迅临终前要许广平打开灯来“看一看,只是看一看”。
先生留给人们的总是一副嫉恶如仇“一个也不原谅”的模样,很少有人注意他尘世生活的一面,仿佛一个只该带着投枪和匕首的战士,些许温情都会冲淡了他的英勇无畏,一往无前。
然而绝望正是出于热望,爱尘世的生活,愿它变得好,所以要揭出问题给你看。
冷眼是源于热心,
愤恨来自深爱。
钱理群是研究鲁迅的专家,自然在精神上也有投契。
78岁的他无儿无女,为了专心写作卖掉房子搬到敬老院,两年写了七八十万字。他在访谈中说自己一直都是“极端绝望的”。虽然绝望,但他一直发扬鲁迅精神,要接着鲁迅往下讲,也要接着鲁迅往下做,抓紧时间写作,这种“反抗绝望”的精神在一个金钱权力统治的世俗世界发出夺目的亮光。
一个人可以对环境绝望,但不能对自己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