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住在江西南昌,每年冬夏都会来北京小住,父亲生活很有规律,我们每天习惯早晚去莲花池公园散步,父亲眼睛做完手术不久,右眼几乎没有视力,但依然每天坚持看大量的文章,每遇佳作转发给我的,不仅是观点独特而且文笔也是流畅的文章。我在北京从事IT行业,平时看文章的时间很少,父亲这样等于帮我筛选了一遍。
“清流自会游群岭、老竹犹当长一林”,父亲的书房称清流斋,清与浊相对,父亲喜欢真、善、美的事物。他常说 “真”是符合规律,“ 善”是符合目的 ,“美”是二者的统一。
一、真
印象中,父亲是个仗义执言的人,不管是自己,哪怕是周围陌生的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会站出来伸张正义。他曾写诗回赠好友顾老师,里面有“长矛风车书呆气、慷慨激昂烈士心”,这两行掷地有声的诗句是父亲最准确的形象。这种较真的个性很固执,有些场合都会让我们做儿女的都觉得尴尬,举个例子,父亲受到很多的学生尊敬,学生们也大都愿意来找我爸爸聊天,但如果他认为聊的内容低俗,或者对方的观点有违基本的价值观,特别是流露出对人和生命的漠视,那么哪怕是在宴会的酒酣耳热之际,父亲也会阴沉下脸,当场批驳一番,然后拂袖而去。
二、 善
在我们家,父亲和母亲持有两种不同的善的观点。父母也经常为此产生激烈的争论。
母亲眼里世间的善,均以自我为中心:我所选择的善,我所愿意的善,我所欣赏的善…。一切都离不开“我”:善是“我”的善,“我”乃善之源!
而父亲认为真正的善不含任何私意。他在主编《圣经词典》时写到,耶稣基督降卑尘世,不为自己专为别人;不求长生甘愿舍命。他全心全意传天国之道;他无怨无悔,背起十字架,流血、牺牲…。面对咄咄逼人的法利赛人,他慷慨陈词:“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 在十字架上大声喊叫断气时,百夫长感叹道:“这真是个义人!”。父亲认可圣经中的善,因耶稣基督愿意将自己的生命,毫无代价地赐给不配得的普世罪人;
三、美
可能是幼时家境在当地较为优越,父亲从小即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教会学校教育,又受到了传统文化熏陶。父亲是一个生活有情趣和品味的人,对食物、茶、文章、艺术品都有一定的标准,从我有记忆起,他就最爱邀请朋友到家里一起说地谈天,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很低,肉都要凭票供应平时舍不得吃,但只要来了客人,母亲都会想方设法作出一桌丰盛的酒菜,我和哥哥也只有家里来了客人,等客人走了,才有机会上桌吃上两口剩下的有肉的菜解解馋,还有可能吃上父亲珍藏的墨鱼干。那是远在福建霞浦的祖母省下给她最牵挂和最自豪的长子寄来的。父亲平时舍不得吃,用塑料布包扎起来存放怕香气跑掉。物资越匮乏的年代,情感反而会丰盛得多。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从小在家里就能听到大家谈论诗歌和文学,我高考语文得100分可能就受益于此。
父亲还有很多好习惯,都让我很欣赏。
父亲今年85岁高龄,那些曾经扪虱而谈的老友,胡彬桃老师周敏文老师等等都已离开了。退休多年门厅冷落的父亲越来越寂寞,但还是把生活安排的很充实,遇到好天气还会一个人坐车去花鸟市场,如果能淘到一个好物件,还会高兴地微信视频给我看。遇到阴雨天不能出门,他会在书房里泡一杯好茶,给书桌上的香炉点上一柱香,独自把收藏一件件拿出来把玩一整天。
父亲每天坚持写日记,里面除了每天自家的小事,还有当天的新闻事件,有时还会把一些重要的内容相关的剪报等用浆糊黏贴在本内,几十年如一日,买一样的本子,满满一柜子。今年我回南昌,随手翻翻,过去的事情很多都忘了,幸好父亲用文笔保留了下来。里面还有我考上南京大学,全家去站台送我,第一次独自离家那个场面我早忘了,火车开了,妈妈抹了眼泪,那是1986年,大家用的还是手绢。
狄更斯曾说过: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我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位好朋友。
我的父亲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