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我梦境中理想的爱情:
雪花,我仔细地观察了雪花的样子。整朵雪花呈六边形,它的花纹伸展得非常整齐,像树权分开的样子。
让漫天 飞舞的雪花,倾污而下,滑过眉头,落在肩头。将我们的青丝,染成苍华的白发。
走在雪中,迎着扑面的清新和寒意,那雪花还在轻抚我们的心灵。
黑夜里的落雪,依旧悄然而至,无息无声。风很凉,冷冷犹如琴音,慢慢浮上窗棂。
大雪封门,更易期待起平日里的热闹。此时若有人不顾风雪前来,围炉煮酒,暖心暖胃,那才算真性情。
只见蒙蒙细雨之中,银白色的“”珍珠”漫天洒落,宛如仙女的舞裙,又似天使的白羽。雪越下越大,给山川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衣,连我们院子也不例外。
错过了秋风冬雪,便会迎来春天的樱花。
早起的时候,发现下雪了,薄薄的淡淡的挺美。这个冬季,我在等待纷扬的飘雪,亦如等待我挚爱的恋人。
一:银行还有大龄剩女吗?
得了,你怕是不知道,别说银行,就是个会计和出纳。手底下过的钱多了,人的眼界能有多广阔。
曾经我爸爸有个朋友,介绍我同集团另一家公司的那个会计女生和我相亲。是集团总部的管出纳的,我工作的集团挺大的,又是总部,一年流水上亿。
我也不着急谈女朋友,但因为我爸爸说谈不谈都加个好友。不能让介绍人尊严上过不去,所以我就加了。
加上她也不知道我是谁,说话还挺客气的。后来我说明了情況,她问了下我收入一类的,态度直接降到冰点。就是那种明显就很烦感,不想搭理你,别再找我搭话了。
我就想是不是人家不想谈恋爱呢?
家里非要给相亲,然后对我挺抵触的。我就说是不是打扰到你了,没事的我们年纪都还小。我也是父母安排相亲的,也不着急的。如果不想的话不勉强,男孩子脸皮厚。我和介绍人说一下,就说聊了聊不合适。
二:银行大龄剩女单身的原因:
1:要求太高,经济头脑发达。
银行业虽然是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但也是国家的,民营银行除外。银行工作的人,天生会有一种优越感,对另一半要求自然也会很高。
2:自身原因,理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
大龄剩女,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问题。要么本身性格原因,要么要求过高,要么家庭原因。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不知不觉的就剩下了。
3:圈子太小,很枯燥乏味。
现代社会很多人,认识人仅限于职场范围内的。上班工作,下班休息,接触外边的人太少。
特定的工作圈自,然也把自己限制住了,画地为牢。结果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同龄的人越来越少,可选择的人也比原来越少。
三:可以适当的改变一下:
大龄剩女或者剩男,如不改变自己,那最终的归宿只能是剩者。如何改变现在呢?缘分与机会,只是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1:拓展自己的交际范围,从原有的圈子里多接触其它的人。
接触的人多了,机会也就多,不定哪一天缘分就会不期而至。
2:改变自己,重新定位自己择偶标准。
看自己原来的想法,或者择偶标准是不是要求过高。以至于按标准筛选一下,恐怕不是没有合适的。
有些人会说,我宁缺毋滥。那最终结局可能自己真成了,一块宁缺毋滥的石头。
至于银行的女生,我也认识一个,也是相亲加了联系方式的。态度还好,没有上面这个这么夸张。但也明显感觉,属于那种客户服务式的应付。朋友圈也是开会,理财,励志,旅游团建和料理购物。三天必有精修美图和小视频,配文总结就是“来个人追我呀!”
真人没见过,但介绍人说很漂亮,我感觉修图以后8分多。
四:特殊的工作性质,不等于高傲的择偶标准。
去年“名媛群”事件之后朋友圈频率骤降,但还是按月打卡“来人追我”。最让我无语的是,卖理财产品的最后也要跟个自拍,考试也要发个自拍,做饭拍了饭也要跟个自拍。
她的朋友圈总的来说,感觉她月收入不是四五千,而是四五万。品茶,旅游,购物,励志,一切都是那么的岁月静好。
她都不是银行体系,只是个管出纳的会计,我觉得可能工作做多了。
一堆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的单子要她签字,也因为是在总部的原因。一般分公司大小领导,到她这也是客客气气地让她签字。
所以,把工作上的责任,反而当成了自身的条件,慢慢的对自己认知有了偏差。
对我这种普通的打工人完全看不上,我没想着她态度对我有多好,可不能因为想快点和我脱离关系,就直接贬低我,至少人和人最起码的尊重要有。
五:透过银行的工作,认清自己的现实。
这个女孩,我也是看了下她的朋友圈。那是16年的时候,还没有名媛群这事。但如果在现在,这就是个标准的名媛。因为相亲,家庭条件和自身条件介绍人都会介绍一下。总的来说学历,我是一本大学考试,考进公司的编制员工。
她是大专家里托关系进来的合同工,工资上我虽然一年出差270天左右。但总得算下来一年也有十几万,她因为坐办公室一月大概四五千的固定工资,家里条件差的就更远了。
至于外貌上,我183当时还健身,都有人鱼线了,脸也是中等偏上。她朋友圈的精修图6分多,说这些不是因为我要说明我有多好,只是要说明我和她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那种。
实际上她算是办公室的行政部门,而且是无权的“工具人”。
可所有人为了她管理的印章就要客客气气的,二三十岁的普通员工如此,五六十岁的经理也是如此。
六:合理看待自己的优越感,都是工作与环境造成的假象。
她可能开始并不这样傲慢,可因为环境里所有人都对她十分尊重,慢慢的就滋生出一种优越感。银行里的人也是,见到的有钱人多了,手里存的钱多了,渐渐也就有了欲望的优越感。
你说你年薪十几万,她听见了脑子一转,你这一年挣得钱,还没我一天办理业务的零头多。虽然这钱不是她的,但时间久了,她难免觉得她也到了,那个上下几百万的上流圈子里。
实际上说到底,我们觉得金融体系的很多人的傲慢就来自于此。把自己的工作内容,接触的人和他人,对于其工作权利的客气,当成了自己已经融进了上流的圈子。而对其他人产生了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就使得她对原本的圈子极为排斥。但实际上,上流的圈子压根就并不属于这些人。
这并不是她们本身就嫌贫爱富,只是环境的影响。如果能清昧,看透这层现实,清楚地认识自己就不会至今还单身。
有的时候,人在一个环境久了,就越容易陷在那个环境里走不出来。还自圆其说地,觉得自己就是剧中人,同时也误导了你的人生价值观和择偶标准。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