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老师继续答疑专场,摘几个案例做个小总结。
1.妈妈:孩子开学二年级,不写作业,平时不写,放假也不写。有时不写老师会罚他多写点或蹲在门口写,孩子回家来自己也说不写作业以后升不了级。
李老师问是不会写还是不愿意写?妈妈说不爱写。
李老师:不写作业有几种情况:要么不会写;或者写的慢被催促,家长老师用了不正确的方法,让孩子一写作业就难受,没有动力去写,甚至可能造成心理创伤。
建议妈妈做些改进:1)道歉,过去做错的给孩子说对不起;2)鼓励孩子,相信孩子写作业会越来越好;3)陪伴引导孩子,游戏化育儿,完成作业可以积分,积分多了送孩子礼物,比如一套书《不学习行不行》等,改变孩子写作业的不好感受;4)妈妈学习充电,每天来看直播,增加自己知识的厚度,为后面孩子上二、三年级做好准备。
我觉得李老师给的建议很实用,妈妈如果能实实在在落实下来,孩子不写作业的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变的。家长老师用了惩罚和恐吓的方式逼孩子写作业,对这个小朋友确实很不好,时间越长孩子感受越差,越没有动力去写。
妈妈还想问第二个问题,被李老师打断了,第一个问题能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一个一个来,慢下来,孩子有时不专注和家长的模式有关。这点我有体会,确实如此啊!
2.妈妈:孩子不喜欢运动,为了鼓励他,每次运动后都给2块钱,这个方式好吗?
李老师:1)这个方式有两面性,时间长了孩子所有的学习都可能会为了钱;2)这个方法可以用于(孩子)顽疾的启动,之后就要变成心理激励、精神激励,从外部动机的激励转向内部动机的激励,表达对孩子的欣赏,及时给孩子鼓励。
这个是留言区的问题,我觉得挺好,放在总结里。
借着这个问题,李老师说:要学会提高人际关系的敏感度,看看别人有什么需要,自己能做些什么,学会和别人连接,及时给予回应。
好像有点说中我了,哈哈!原先自己可能是比较敏感的,后来不那么敏感了。原先敏感可能是不想被误解,需要及时解释、早做回应比较好;后来不那么敏感是不想过多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是都要回应或者不想回应,也就视而不见了。敏感或不敏感,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李老师所言是有所指向的,偏偏激起了我的感受,可见我还是比较敏感的,哈哈!
3.妈妈:孩子(15岁)去年在家上网课,爸爸认为他玩游戏,父子起冲突,关系一直不好;后换了班主任,不像原来班主任那样关注他。不久孩子休学,已经一年,(专科)诊断重度抑郁。孩子不上学爸爸很烦,认为都是孩子的错,他没有错,不想来学习,也不支持妈妈学习。爸爸给孩子道过几次歉,但孩子不相信爸爸。
李老师说:疫情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如果家长不懂家庭教育知识,容易引发亲子冲突,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非常必要。
建议:1)全面评估家庭的关系模式,爸爸一定要参与及进来,孩子的问题有可能是和爸爸起冲突有关系。2)妈妈自己柔和下来,和老公搞好关系,自己做得更好去影响老公;3)妈妈做的不好的地方给孩子道歉,和孩子谈谈心,表达自己的感受;4)把孩子和问题分开,孩子身上还有很多优势,多看见多鼓励;5)相信孩子会好起来,相信老公有改变的可能。
李老师在解答妈妈问题时,说了爸爸的重话,孩子都这样了爸爸还觉得和自己无关,自己没有错,爸爸太没良心了。爸爸不支持妈妈学习,是因为他没有看到妈妈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孩子也没有变化,所以他不相信妈妈学习有用。
我觉得李老师的建议非常中肯,妈妈还是需要坚持来看李老师直播,不学习不懂育儿知识,更加难以支持到孩子。
互动中李老师还问到了妈妈和自己父亲的关系如何,和老公的关系如何,老公和他自己父母亲的关系等等,碍于直播间的公开性,李老师不便问得很深很细,妈妈也无法说太多细节问题。
我觉得孩子的问题绝不单是孩子自己的事,一定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李老师所说需要做家庭系统的整体评估和分析,才能找解决问题的入口。妈妈只在直播间提问题,根本不够,任谁也没有办法给她一个马上见效的办法。
听了2个多月直播,见了那么多家长连麦提问,我发现孩子的问题背后或多或少都和家长有关系,和家长不懂育儿知识、继续用不正确的老办法教育孩子有关系。
在我周围,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提早学习、提早做好准备的人不是很多。有些家长尽管意识到了自己需要学习,但思想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行动上也就很难做去做些事了。
很多人刷着手机,看各种短视频、大量和自己无关的新闻、玩着手机小游戏,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唯独没有花点时间学习家庭教育,了解育儿知识,只能说他们还没有遇到大的问题,还不够“疼”,所以也就习惯了维持现状。
想到了《醒来》那首诗,每天转发分享,让更多家长“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