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阅读第三课内容,用时20分钟。
用2分钟,梳理出这一课的结构。
1.1. 碎片化写作,日更大神的法宝
【1】 一有灵感马上记录,否则很容易忘记。
【2】 要马上抽时间把灵感变成提纲。
【3】 平时有意识积累各种写作框架。
1.2. 找准你的碎片化写作时间单位
1.3. 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心流写作的五个关键
第一、 你必须先从内心接纳,这件事你非做不可!
第二、 要把任务难度设置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
第三、 给完成任务的自己一个奖励。
第四、 准备进入心流之前给自己一个暗示信号。
第五、 你需要一个不被干扰的环境,而不是要求自己心无旁骛。
——————————————————————————————
之后,白天工作的间歇,乘地铁的时候,在想今天的作业如何完成。晚上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尤其认真聆听,她说的事情我都记下来了。
——————————————————————————————
用2分钟,根据课程内容,梳理出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应用实践。
1、 随时记录素材
2、 根据某个触发点,在头脑里串一下现有素材
3、 尝试用其他架构,在头脑里再试几次
4、 一口气写出来,不管对错,好坏
5、 对初稿编辑、排版
——————————————————————————————
前3步,都是随时随地,1分钟、3分钟、5分钟,都可以进行的事情。
我采取的手段有两个,一是简书日更,二是大众点评评论。
简书日更,只要求100字,3分钟就可以记录一个灵感。更棒的是,如果不日更,简书会发系统通知,告知你日更失败。就相当于我不花钱,雇了一个贴心的小秘书。
现在简书里记录的,是我的素材库。每天空下来,我都翻翻之前写的片段,发现很多都可以串起来,就差一个成文的时间。
——————————————————————————————
比如,今天听到的朋友的两个梦境:
朋友说,最近几天,做了两个相似的梦,都是在飞机上,都是刚起飞不久,还可以看见下面的风景。
一个梦是去香港,坐的是波音747,有很多排座位的大飞机。天空很美,田野很美,只是飞机开始摇晃。
一个梦是去北京,坐的是左边一排单人座位,右边一排双人座位的小飞机。她坐在一个男人的后面。前一秒还好好的,后一秒已是电闪雷鸣。机务人员播报,要临时返航。
她问:“你会解梦吗?”
我说:“不会,但是,我看到你在担心。”
——————————————————————————————
比如,周日去敬老院的感受:
“我和我的祖国”,那天看到上报节目,就溜出来这句歌词。但只会几句,后来我妈说,你就唱这个吧,老人们肯定爱听。
于是,我和她一起练习了一晚上。昨天,上台了。我很少上台表演,怕忘词儿,还打印了歌词。没想到,背景音乐还有原声,真是适合我。
这是我第二次去敬老院,依然被震撼。年轻的时候,总以为青春的时光一直都在。可岁月告诉我们,现实就是每个人都会苍老。
看着这里的老人,想到我妈操劳一辈子,也想到自己也慢慢变老。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状态,去迎接岁月呢?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呢?
到家,我给了妈妈一个很久的拥抱,多陪陪她,多听听她说话。人老了,更需要爱和关注啊。
——————————————————————————————
比如,那天去做农名工子弟小学心理援助志愿者看到的:
“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吗?”
小学二年级、五年级的小朋友,给出的答案是:
“我想要彩笔”
“我想要蜡笔”
“我想要100万”
“我想要一部8000元的手机”
回答100万的孩子说,他家里有60万的房贷,他还想带父母去旅行。
如果有时间,我想好好问问他们怎么想的。彩笔和蜡笔,都是那个年纪的孩子,很自然的需求。可钱和手机,不是。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个容器。小时候,想法和观念,大多来自于父母和老师。放进去是什么,就是什么。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表现,不论被评价为好或坏,看到的一定是父母的表现。
——————————————————————————————
如果以“担心”为主题,这三个素材,我都能串起来。架构如下:
1、 每个人都有担心,但都不一样。
2、 有时担心的是自己和家人,举例:周日去敬老院的感受。
3、 有时担心的是社会发展,举例:那天去做农名工子弟小学志愿者看到的事情。
4、 有时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担心什么,举例:今天听到的朋友的两个梦境。
5、 担心,只要不过度,对我们有益。
6、 担心,是自己对自己的提醒,我们该做些什么了。
——————————————————————————————
如果以“自我成长”为主题,这三个素材,我也都能串起来。架构如下:
1、 今天朋友的两个梦境,让我联想到自己最近的状态,也不太安稳。
2、 活了半辈子了,还没活明白。
3、 最近半年,采用了各种方式探索自我。
4、 比如,学习心理学(加素材)、国学(加素材)践行冥想(加素材)、参加公益活动(周日去敬老院+农名工子弟小学心理援助志愿者)
5、 在学习、实践中,我在做,也在反思,有进步,但距离真正的不惑,还有很长一段路。
6、 潜意识中会有担心,但是随着前行,会越来越坚定。
—————————————————————————————
大众点评评论,105个字+3张图片,就是优质点评。有时,我会写很多字,不只在于菜品本身的评价,还会牵扯到菜品引发出联想,比如:
1、 谁给我做过这道菜
2、 我给谁做过这道菜
3、 之前在哪里吃过这道菜
4、 我和谁一起吃过这道菜
5、 我能想到的关于这道菜的故事
6、 做这道菜的人是什么样的
7、 他为什么做了这道菜
摘录一段点评:
春夏秋冬,路过好多次,只有这一次,点了一碗豆花面。
一只碗,豆腐和汤汁,泡着面条。一只碟,红油,香菜,榨菜,油炸花生米,还有薄荷叶。
薄荷叶,用在食物中,这是第二回尝到。第一回是在香格里拉,牦牛火锅,和五六个一路旅行捡到的同伴。当时,还在感慨,这回可以名正言顺的吃牙膏了。
这回吃到薄荷叶,特别亲切。那些伙伴们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在眼前,那些美好的小时光也在闪亮。
如果不是老板提醒,我可能会把红油倒进豆腐碗里。老板说,要蘸着吃。
豆腐很嫩,汤汁有着豆腐香,蘸到辣油里,微微辣,香而不油腻。好吃。
—————————————————————————————
用1分钟,想了一下,我的碎片化写作时间单位,拿捏的是否准确?
答案是否定的。比如,22:25开始写作业,预计00:00完成,现在已经00:04,才写到三分之二。
用1分钟,回顾了自己写作的过程,心流模式发生的情境,以及占比情况。
自从写100个有趣的人系列之后,心流模式发生的时候越来越多,占比达到90%以上。梳理原因如下:
1、 内心接纳:我喜欢与人交流,把他们的经历记录下来。增加我与其他人的连接,让被采访者重新发现自己,这是件贼有成就感的事情。
2、 没有难度:我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3、 奖励很大:被访者的认可,文章收到的反馈。
4、 暗示信号:采访做完了,素材也全备好了,今天可以成稿了。
5、 心流环境:对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强。只要有高矮得当的桌椅,我都可以比较快的开启心流模式。
好吧,22:25开始写作业,写到了00:32,历时1小时7分钟。主要时间浪费在,先在电脑上写,后来用手机复制的简书、点评上的四段素材,以及编辑时间。
晚安,为了666组的全精华,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