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一》,想写点什么,昨天打字写了挺多,今天发现没有保存。点开《一一》,一开始觉得非常无趣,很无聊,作为一个90后,浸淫大银幕上大柔光、小清新滤镜、精致的衣着、华丽的灯光N几年,真心觉得受不了这种“生活感”十足,陈旧暗沉的画面,当时看的时候我只是想打发时光,让自己的时间感觉是在有意义的度过就行,不想动不想费脑子,思考都让我觉得烦躁,外面的天气又冷又阴沉沉的,我只想缩着自己,好像把时间有用的耗费掉就行。
而且我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关注很久的网红模特说她最喜欢看的电影就是《一一》,我当时就有一种执念,想把它看完,想知道为什么她会这么说。
《一一》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在吃喝拉撒,都在做爱睡觉,都在生老病死,都在“嚎啕大哭”,都在某一刻又或者某几刻双眼凝滞睁大,可能身体在动或者没动,但是不说话也不想说,思考也很费力了,都在慢慢地慢慢地接受生活的重锤,一点点地沉下去。
莫名的看到后面觉得有种油画般的安静感,每一束光都柔柔的,哗哗哗,每个人走来走掉,每一束光都退场又重现。即使是灰黯的场面,光线也不让人觉得压抑。
它是部伟大的电影,《一一》的伟大更不是我两三句能说清楚,每帧画面都像刚咬下去一口被倾注所有热情和爱意的美丽蛋糕一样滑绵顺口,恰到好处又需回味一遍,每个人的情绪都被光和影静静轻轻地包裹卷挟着,大哭大闹,生气怒吼,吵架争执,深思凝望,悖动喜悦,害怕逃避,心力交瘁,喜悦热闹。
一代接一代,生命会轮回,新生的婴儿会到来,会长大,而慢慢老去的人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他们没有说什么,像片头的老人,她没有一句台词,每个家庭的成员到她床前说说话,有意无意,主动被动的接受着,生命过去是一天天,一年年,一代代。
我看到好电影的第一画面就是好无聊啊,当时《一一》我不想看下去了,而且到看完其实我都没有看懂,我认认真真开始看的时候是将近一个小时的时候。
我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是在逃避,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去想自己一点用都没有,不厉害不出色不会赚钱,长得稍微好看点都没有,我的脸也越来越肿,不会沟通,不知道怎么样跟别人聊天,不知道怎么样让别人记住我,觉得我有用,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是,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我知道自己逃避却不觉得逃避有用,也知道自己的逃避只是因为自己想逃避。对啊,逃避无用,逃避怎么会有用,每天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没法比较,要怎么样衡量自己过得好不好,自己好不好,其实我在乎的不是我到底好不好、行不行,而是有没有比别人行,比别人可以。
第二个让我看得入迷的片段是NJ妻子觉得自己不知道是怎么在过日子,不知道去哪,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自己该怎么过下去的时候。
一个活了几十年,没有什么物质烦恼,有儿有女,受人尊敬的妇女,一家人没有波澜的度过一天天,这是很多人乞求的生活。她哭得很压抑,哽咽,努力地让自己顺气,哭得跟得不到玩具和糖果的小孩子一样,很茫然,很无措,很无助,觉得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不知道该让自己怎么办?,连自己要去哪也不知道,甚至说自己无处可去。
我思索疑惑的是明明是电影,只是在拍摄,她却可以用一种敏敏这个人会有的成长轨迹、生活阅历、岁月沉淀、人事浮沉的方式把情绪没有保留却并不锋利地展现在每一个在看着他们生活的人前。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哲学家老年的时候说他觉得活到现在为止能找的的道理就是“生活就是一个圆圈,怎么绕走多久走多远还是发现回到了原点”,原话差不多是这样,我当时不懂,完全没看懂,因为我觉得这句话好奇怪,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只是自己不去想,自己不想做,我知道我困惑的,其实很容易解开,不是说我的问题很简单,很幼稚肤浅,而是每个人不管他们遇到多么抑郁惶恐、害怕无助的人生难题,他们都不能完全逃避不面对不解决,这些问题虽炸毛却像身体的一部分有他们的用处。
就像遇到妖怪,人们觉得很可怕,很畏惧,只好躲,头痛不已却束手无策,但是道士挥手摆符,拿着手上的洒洒,妖怪就显出原形,困于法术却摆脱不了,但是这个道士在哪,要找到哪个道士,哪个道士用什么符阵什么道具才能降妖除魔,但这又好像不是绕个路另想他法就能解决的。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有很多问题我没有去发现,准确的说我不想去发现,只是在回避事实,大家都知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都觉得这种人很傻,都知道不能当这种人,大道理是有用的,原来,听大道理只是认识了这句话,了解是因为踩过雷。
我在高中的时候没有一个朋友,准确的说,不管我在生命的哪个阶段,都还没有交到朋友,为此,我很孤独,我经常想这是为什么,就像我经常想,为什么我比别人要多努力好几倍,至少看起来是那样,可是我却是最没用的那一个。
最近我经常会想一个前辈告诉我的话,一个人一直坐着看起来做了很多东西其实是没用的,做成了才算有用的。
就像Pain说的一样,只有思考才是创意,如果不能转化为有效的输出,那输入的东西就没有意义,就发挥不了用处,这都是我的理解,可能只是她原话的一部分意义吧!
电影最后,洋洋告诉婆婆他长大后“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就像他拍别人的后脑勺,小舅舅问他为什么要拍,他说因为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要拍给你看啊。
我有很多不知道、看不到、不理解的东西,它们好像就在我的脑后,就在我走路的时候浮动得无味、无色、无感的空气里,好像就在我闭眼眨眼的时候,它们什么时候能被发现呢?可能就像我的后脑勺,我知道它存在,但我会忘了,我也大多数时候不记得也不需要记得我有个后脑勺,只有当我睡觉时,枕头要承受我头部的重量,我会突发偶然地想到我有一个后脑勺,又或是它受伤时。
虽然我们会把很多东西理想当然,虽然现实情况和我们理想当然的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一样,我们也常常不自知或忘掉,甚至忘记多问一句为什么,但是就像后脑勺它存在的合理性一样,生活依然还是这个样子,没什么不同。
而我们能做的,在一天天中,在一代接一代中,那些平凡琐屑的小事中了解更多,接纳更多,承受更多,看到别人的后脑勺,记住我们自己也有个后脑勺。
而这些平凡琐事中,我们总要也总会知道这个世界的很多真相,接纳自己,容纳世界,还是会受伤,可是还是要不停地学习怎么与这个世界相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