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面,迎面拂来的是浓浓的大自然的味道,展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身处大山深处,更是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浸润,山林间清新脱俗的气息,连接着物我之间的心。
昨天听了吴教授的讲课,一开始我是没听懂的,总觉得所讲的一切都是随缘,学生随缘,教师随缘,一切都是讲求回归自然。教授讲到要对万物有感觉,要有同理心,慈悲心,平常心,敬畏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对万物有感觉上升到对学生有感觉,比如学生突然走神、某一天突然心情不好、又或者突然学习很认真,作为一个教师都需要时刻关注学生这些微小的变化,时间久了,也许就会演变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灵相通,甚至以后只需要一个眼神互相之间就明白。
吴教授提到的教育智慧,讲求心灵的纯净,首先教师应该开启自我净化模式,应该贴近自然,平息自己心中的怒火,多用心感受,少动气,净化自己的心灵,只有自己的心灵过的舒适自在了,以后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任何人,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教师内心安适自在即回归心灵妙境,而心灵秒境则需静观明暗,悲喜,宠辱,成败,清醒觉知,净化内心,自然散发喜悦轻安,联结智慧创造力源头。回归自然,静能生慧,才能让教育享受生命回响,增强教育行动力,往职业方面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更加亲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
前几天我发现我们班一个学习比较好的孩子一天到晚都闷闷不乐的,也不笑,于是我找他悉心的询问了一番,才知道他想自己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了,这才搞明白他最近不快乐的原因,平时在学校的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于是当发现他有一点异样的时候,就应立刻解决问题,这种由于相处时间久衍生出的一种心灵相通了,也是一次心灵的秒境。这也是吴教授所讲到的洞察力,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洞察力,也就是当下清晰觉知真相,或如实的听,一步步贴近真相。
教育智慧是一种教师的自我认识,心灵的自我净化,我们需要在平和的心态中去接受学生的一切,或好或坏,我们都应该以爱的名义接受和教育,努力做一名佛系教师,但是不是随意教学,而是一名净化心灵后真诚有爱,面向大自然的教师。
昨天吴教授还布置了一个作业那就是绘制一幅十年规划图,我也大致解释一下我的计划,总共分成三个阶段:
1、1一3年,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学环境的不同以及教师责任的不同,意味着必须尽快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认真做听课笔记,并与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教学心得与建议。教育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既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现在很多大学老师只注重教书,不太注重育人。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要自觉承担起教书育人双重责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新教师应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准备用三年的时间,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充实自我,认真备课,及时反思,虚心请教,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3一5年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最低的要求,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我第二阶段努力的目标。为达到预定目标,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己:首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名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把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加强备课环节中备学生这一部分,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
3、5一10年努力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时时充电。
以上是我对自己近10年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具体实施情况如何,还有待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还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与学生相处中,本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原则,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同事的相处中,本着真诚的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愉悦,对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都极为重要。还要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展望未来,我将更加努力的将职业生涯蓝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