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的时候纠结过三个课程,《AL加速式学习法》,《4C学习体验设计》和《当培训撞见引导技术》。因为疫情的关系,4C课程取消,加速式学习取消,且一直到上半年过去了也没有开课的消息,恰逢此时,引导技术开了线上课。线上引导?很好奇,再加上薛老师和五阿哥极力推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云端相见,确实满载而归。
本篇毫无保留滴分享下我自己特别喜欢也打算在近期的会议或培训课程中使用的几个工具。
工具一:Something new & Something share
适用环节:开场
这个活动很有趣。也参加过不少培训,有些老师的做法是明示大家需要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有些老师会用一些图片让大家共同约定可以做什么,尽量不要做什么,有些培训会在学员手册上打印出来让大家签字承诺,还有些好像就啥也不说直接进入实战了。方式都没有对错,但是so far来讲这个工具是我觉得设计最好的方式。
操作如下:在海报两边分别写上Something new(你要发现的) 和 Something share(你可以贡献的),然后每个人畅所欲言,可以写一些关键词贴在海报上(如果用不同颜色的纸分别呈现效果会更好)。然后,感人的操作来了,直接讲海报撕了!(哈哈不要紧脏,这个撕当然是假装很任性实际很有技巧的一撕为二,不是你们自行脑补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撕)~撕了不是让你扔掉的!还是要贴好,楚河汉界隔得稍微远一点,中间有用处的,用处就是贴另外一堆关键词,那就是所有人要思考的灵魂问题:让彼此的分享成为彼此的收获,你需要怎么做?而以上这些就引出了今日课程的参与规则。
工具二:张贴路径(Post the Path)
适用环节:共享信息
工具说明:可以迅速了解或判断团队成员对一个议题的了解程度或思考路径,而且可以让所有人在同ㄧ时间有全局视角,了解不同参与者的不同角度和思维路径(期间有人提问我为什么要了解别人的思维路径……em,Dolly老师果然是老法师,风轻云淡有很优雅的就引导提问者自我探索了,学习了)
做法:标注AB两端,A是起点(可以是时间或者现状),B是终点(可以是时间或者目标),然后请参与者写下从A到B的思考,每个思考点写一张便签纸,粘贴到A
B之前的空间,一个人一行(当然,如果人多的话,可以小组行程共识后作为一行)。需要注意的是每行便签纸对齐(强迫症星人表示竖着的那一列也要对齐,不只是为了好看),引导师在每列上面贴上数字1-15(建议10-15站),这样可以根据主题来看看每一列大家的信息有哪些异同点,不一致的地方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探讨并达成共识,如果不重要当然可以就let it be啦~
工具三: 团队共创法
适用环节:集体讨论,团队共创
据说原创来自ICA,类似的活动我自己体验过,团队共创价值观时候五阿哥也是这样带的,我自己在课堂上也带领学员这样做过,但是形式还不够有趣。其实这就是头脑风暴中先发散后收敛并确定行动计划和DDL的更感性的展示方式。
步骤如下:首先是聚焦主题,要确定想要共创的内容是什么,以及重要性。然后就请大家尽情大开脑洞,欢迎各种创意,当创意足够多(20-40个为佳),要将同类进行整理,如果不确定的可以先放到停车场。在同类整理后的基础上想一想由此还会有什么想法,共同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提取上位阶),当然不要忘记神奇的数字3和7(3-7类)。最后不要忘记把过程结构化,并且创造对应的合适的图示,而且要确认并且做出行动。
我自己打算在这些步骤上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例如如何结构化过程 ,如何设定行动计划,如何进行检验,这样可以有一个更紧密的闭环。
工具四: 破翻大法(破—翻—动)
适用环节:讨论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共创想法
举例:原话题——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行动前的准备:分组,选择一人记录(这里可以自行发挥选择方式),口令讲清楚。
破:逆向思考,如何让员工感到灰心丧气、痛不欲生?请所有伙伴讨论3分钟,至少写5 个答案
翻:在上一步的答案中选择5个,写出反向的做法(不是简单地加上“不”字,例如,同意,不要写 “不同意”,而是拒绝;再如,批评,不要写“不批评“,而是“表扬”“嘉许”),讨论时间5分钟
动:在上一步的答案中选择1个,讨论5分钟,讨论写下3个具体行动
以课题中的“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例,确实是老生常谈,甚至感觉抛出来要被员工吐槽了,但是做了剧情翻转后,反而会发现“哇原来大家都这样狠”,也会发现“哦原来这样子也会浇灭员工的工作热情”~很赞,打算7月的300万俱乐部活动中插入这个环节。
工具五:Ending圈
适用环节:收场
载体:同理心地图
课程接近尾声,进入自己的回忆思考之前,一起来看看团队共同创造的记忆(所有的视觉化产出,非常震撼——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要上墙?因为要有团队记忆,我們的記憶及能量都留存在此,我們都想要看到自己的成果,我們希望大家共創及交流),接下来每个人思考并写下4点,此刻的心情+发现你想要的发现了吗+画出收获+ 下一步打算,完成后分享。
我自己的课程中也会有类似的做法,但我的一位老师提醒我,让大家写行动计划的时候不一定要巡视全场看看大家写的是什么,因为每位学员写的东西私密程度不一样,也是经验相授。
一天课程下来不觉得累,整个课程从开场到收场,每一个环节都感受到老师和助教团充分的准备以及对课程的用心,而且竟然让我产生了学习视觉呈现的想法,(并且已经付出了行动,OMG)。
So, what's you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