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活动中我有幸遇到画家建林先生,看他边画边讲解国画中的树法、石法,梅兰竹菊等,简直就是信手拈来、跃然纸上。我深知这种潇洒自然的绘画背后一定是沈老师多年的潜心练习。请教沈老师为什么画啥都那么好?老师说:“一通百通。”
“一通百通”,这四个字刻进了我的脑袋,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怎样才能实现“一通百通”呢?
最近读了丰子恺先生的《认识绘画》一书,在这本书中他不仅介绍了色彩、构图、形体等绘画入门的基础知识,还讲解了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欣赏绘画艺术。巧的是,丰先生也在书中提出了“一通百通”这四个字,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提到丰子恺,大多数人听说过这个名字,他是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从夏丏尊学文学。曾经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我知道他是因为看到了这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对画中的意境很是喜欢,没有人走茶凉的落寞,有的是让人恬静的月色。据说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首次发表了这幅画作,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或许你会说,我又不是学绘画的,这种书似乎没有读的必要。对此,丰子恺先生在书中这样说:
人生不一定要画苹果、香蕉、花瓶、茶壶。原不过要借这种研究来训练人的眼睛,使眼睛正确而又敏感,真而又美。然后拿这真和美来应用在人的物质生活上,使衣食住行都美化起来;应用在人的精神生活上,使人生的趣味丰富起来。这就是所谓“艺术的陶冶”。
下面就和你分享一下我从本书中受到的陶冶:
为何而画
梵高在青年时代曾经这样叫:“小小的花!这已能唤起我用眼泪都不能测知的深的思想!”在旁人眼中粗野的梵高,也曾对一朵小花感到破裂心脏似的强大的震撼!所以他描绘的向日葵那样的热烈、感人,要不然他的画就是乱涂了。
因为被打动,所以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为什么要画画,在丰子恺先生的《认识绘画》一书中我看到了最喜欢、也最有共鸣的回答:
根本地说,所谓描画者,是吾人有感于天地间的美的景象,观赏之不足而用丹青描写此感激的光景于平面的纸上的一种工作。
我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一朵花、一棵树、一个场景太美了,想要用笔描画下来,这就是所谓绘画的冲动吧。不是为了任何其他的目的,绘画的初衷是喜欢。当然丰先生的出发点更高、更纯粹,是为了感恩那打动自己的光景。
取法乎上
古语说得好,“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因此,在学画时树立较高的目标、或者说找到较高水平的老师很重要。
丰子恺先生认为,绘画的道理、方法唯一,无论是普通绘画爱好者还是专业画家,只不过是分量轻重不同,性质并未变更。就像做学问一样,要从大处着眼,才能避免走弯路、误入歧途。取法于上,才可能达到正当的门径。
画有其法
《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后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那么,学习绘画的练习方法是什么?丰子恺先生在《认识绘画》中提出:绘画的学习,西洋画有一定的方法,而中国画没有定论。因为西洋画容易学,中国画不容易学。学西洋画可以用功而成就,学中国画用功不相干,全靠天才。(看到这句,学国画的人是不是多半感到很绝望啊。)
学习画图要注意两件事:第一要辨别门径,第二要磨炼眼光。
1.辨别门径
学画的人不要因为绘画门类的多而炫目,只要按照其唯一的道理而选定根本的练习法,便能够获得学画的门径而一通百通。
方法如下:
根本的学画法,是最初用木炭描写石膏模型(即人体的部分的石膏模型),其次再用木炭描画真的裸体人,最后用油画描写裸体人,一切物象皆能描写。此即所谓一通百通的活用的方法。
所谓一通百通,就是先去练习画世间最复杂最难画的东西,便是裸体人。学习裸体写生,就是训练人的眼睛,要它能精细正确地辨别这种S线的变态。这个能辨别了,天地间森罗万象就没有一样不会画。
2.磨炼眼光
磨炼眼光的途径有四个:
第一是观察自然
观察自然:1.切断关系的观念,而看物象独立的姿态,即容易发见其美。而从中感得“画意”。2.把立体的景物当作平面看,便易发见其美。倘能当作平面看,即成为一幅静物画。
第二是练习作画
我喜欢的日本水彩画家永山裕子曾这样说:如果说进步有诀窍的话,那就是多画,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捷径。
第三是鉴赏名画
在上学时,老师就对我们说,眼高手低对我们学画的人来说是好的,学画首先要看经典提高自己的眼界,即丰子恺先生说的磨炼眼力,眼界(审美能力提高了)才能看得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而后才有可能不断改进。
第四是阅览书籍
因作画从手腕出,手腕听命于眼光,眼光根据于胸襟。阅读的益处,在这里无须多说。
师古人,师造化,中得心源。辨别门径与磨炼眼光,是图画之门的二重关键,非探此关键不得入门。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我想很多人对这句话颇为熟悉,有人还把它当做过签名,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就是出自丰子恺先生之笔。可见丰先生不仅是艺术家,也是一位生活家。
其实,丰子恺先生在《认识绘画》一书中说的“一通百通”不仅在绘画,也在人生。绘画可以是我们探寻世界的一个入口,可以借由这个入口的深入修炼,打通人生中的方方面面。
祝愿,你我都能找到这样一个可以让自己“一通百通”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