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余华的小说《活着》。

时间跨度是解放前至文革。

主人公福贵是一个解放前的纨绔公子,经历了输光家产,被抓壮丁,战争,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土地改革, 六0年灾荒,文化大革命。

这是福贵人生的悲惨境遇,也是那个年代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人生。

福贵亲手埋葬了儿子、女儿、女婿、老婆、外孙,最后只剩下孤家寡人孤零零地蹒跚在自家分到的土地上。为了耕种这块地,去牛市上偶遇一头就要被宰杀的一头老牛,一头淌了一地眼泪的老牛,用身上一大把钞票换回了这头老牛,起名福贵。是的这头老牛就是“福贵”,两个“福贵”,两个相依为命的“福贵”,两个苟延残喘的“福贵”,两个老不死的“福贵”。福贵对“福贵”说:

“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地,家珍、凤霞也耕了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

小说并没有大肆渲染,语言朴实,却是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几度泪目甚至哽咽。虽然是那个年代的缩影,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