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事是每天都要做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现今柴应换成书。年少时不懂得读书的重要,随着岁月走到而立之年才明白,书是这世间最好的东西,因为书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由此也越发理解杨绛先生少年时与他父亲的一段对话,三天不让看书,不好过。一星期不让看书,一星期都白活了。读书为何同吃饭般重要?原来,精神和肉体一样,都需要生存,都需要成长,饭是肉体的粮食,书是精神的粮食。不读书,我们的精神就死了。
读书是件容易的事儿,杨绛先生自个儿就做了个很好的比喻。她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此话似醍醐灌顶,惊醒了还在读书中跌撞懵懂的我。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文字繁荣且昌明的时代。无论是相距千里还是时隔千年,都可同古往今来、天南海北的大师对话。我们谈文学,说历史,论理性,道人文。我们可以尽情地聆听教诲,接受新知,也可痛快地与之辩论,和他争锋,无需担心大师嘲笑我们的无知和鄙陋,这一切皆因有书。
但串的门儿多了,除了获得新知的欣喜之外,读书的苦恼也随着来了。闯进一家先生的大门,先生把我领进门传道授业解惑之后,又指向了其他几家先生的门,他想让我去做更深一层的研究和思考。当我按图索骥到达那里,却发现新的疑惑催着我又要不断去拜访新的先生。于是,一扇门连接几扇门,几扇门通向更多的门,我要打开的门在呈几何数字增长,没有尽头。我慌张了,人生如此短暂,如何能拜访的了如此多的人?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话“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就是我此种状态的最好描绘。人生过处,回望来路,有时间未珍惜之悔,有真知未通达之悔,读书过后,思索很多,困惑更多,后悔比困惑还多。所幸迷途未远,尚可奋起直追。
说到王国维,他是较早的将我引上读书有用这一正途的大师。事情的缘由可追溯到1998我高三的那年。高考前的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中曾做过一篇文章,关于王国维之死。生活在清末民初的静安先生,博古通今,在哲学、美学、史学等多领域皆有深厚造诣,最终却以投湖这样悲情又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中国的国学研究也由此少了一位大师。在高中浩瀚的题海中,其他的文章都消失不见,唯独这一篇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他为什么死?以我当时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程度,我不懂!因为不懂,所以一直没有忘记,变成了无法释怀的心结。此后,随着读书量的增多,我逐渐为自己解开了这个谜。因为想了解王国维治学经验的三种境界而读《人间词话》。在这本书里,不仅让我欣赏了大师在诗词哲学境界上的开拓,更了解到他才华背后的痛苦。王国维“体素羸弱,性复忧郁”,并深受尼叔本华悲观主义唯意志论哲学的影响,这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我并不信服这个答案!明明是引领和启迪人类智慧的哲学为什么会将人引向死亡?于是,我又买来叔本华的著作去读。在叔本华的《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一书中,我看到这位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的言论中充满了乐观的倾向。比如他说“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命运跟其他更为快乐的人相比,避免自寻烦恼,我们将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高兴。”悲观主义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平静!我寻找答案的路还在继续。
直到后来,读到了陆键东的著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才算为自己解答了疑惑。王国维死后,与他同代相知,隔世有缘的陈寅恪为他撰写了纪念碑文。碑文中写道:“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挖掘出王国维之死的深层次原因“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在王国维之死的众多揣测中,我选择相信陈寅恪的话。他道出了在世纪之交,中国传统文化遭遇百年动荡的大环境中,有文化良知的知识分子为文化殉节的那一份悲壮。在这一连串的经典阅读中,我完成了我的追寻之旅,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大师的话言犹在耳。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为我们找到了灵魂的出口,也为人何以为人找到了答案。书给了我不一样的生命,它为我的人生增加了厚度和广度。书给了我不一样的头脑,它让我拥有辨别和判断能力。我不随波逐流,因为我深深的扎根在书的土壤之地,它们让我坚定。我不固步自封,因为我高高的飘扬在书的天空之城,它们让我开阔。就如杨绛先生说的:“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吧!”
人生苦短,知识无涯,但胡适先生说的好,“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想到这里,我释怀了,读书不可毕其功于一役,知识的天堂也不能在一夜之间建起,就让我们慢慢来吧,用书装满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慢慢地读书,慢慢地串门儿,慢慢地追求真理,慢慢地体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