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萧山情侣婚前聊天内容上了热搜,网友们再一次激烈探讨了关于婚姻和现实的话题。
先放出聊天记录,还没看过的朋友了解下。
为方便大家理解,在此为男女方观点做小结:
女方:
1. 在萧山结婚必须有房
2. 必须全款买房婚后不还贷款
3. 我身边朋友没有贷款买房的
4. 婚后跟你一起还贷款,日子一定不好过
男方:
1. 买房先付首付,剩下的钱以后贷款还
2. 不希望结个婚把爸妈一辈子的存款都花了
3. 房子太贵了,我家条件不是那么好
4.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看完后我是为男方抱不平的。同为女人,这一次我站男方,就凭“不希望结个婚把爸妈一辈子的存款都花了”,这一个体谅父母的孝心就能抵100个理由了。
而女方呢,张口闭口我朋友怎样怎样,我婚后跟你一起还贷那日子想想就不幸福。说白了,要嫌弃自己嫁得没有朋友好,除了怪自己还能怪谁。
现实荒诞得可怕。女人把房子当成婚前必需品,把男人看作自己跨越阶级的依赖物,把婚前有房看成是婚后生活的最佳安全保障。
那我们说的男女平等呢?女人挂在嘴边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呢?为什么买房要全靠男方和他的家庭?我们女人就不能靠自己买房吗?
02
说说我对买房的认识和心理变化吧。
最早的时候家里也没房,后来爸妈有了一点积蓄,在小县城里买了一套不太贵的。
为了这套房,省吃俭用,做合格的房奴。那时候我痛恨“房子”,反感做房奴的女儿。我想的是,如果没有买房,我们家也能把钱用来浪浪浪呢,像别人家那样多好啊。
365°的思维大转变是在我工作后。
年长的、已婚的同事一般都有自己的房子,时不时听他们说,“那时候买房花了多少钱,现在涨到多少多少,早知道当初应该买XX地段的房子,现在就赚大了......”
房子真的有这么重要这么值钱吗?
“那谁是XX拆迁户,下辈子不愁吃穿了。”
周围朋友在潜移默化中给了我关于房子的概念:有房子就等于有了一切。了解了某人房子的地段和面积,你就大概摸清了他的家产和身价,以及他背后的家境情况。
如果说那种心境是“被动摇”和“逼近我”的碰撞,那么,同龄人买房的消息则是让我感到紧张。
“别人买房我不觉得什么,但如果我闺蜜买房了,我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最怕落后给曾经一起成长的人。工资相差几百几千没关系,资产相隔了一套房子的距离,那就会开始瞧不起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自己不配与对方做朋友。
当然,最后真正让我自发并深刻感到房子重要性的还是因为租房。
每个月要上交工资的30%,一发工资就看着卡里的钱少了一大半,一边在嘴上叫着去戳一顿好的犒劳自己,一边又默默捂着胸口喊痛。
也克制着少女心爆棚的冲动,这不敢买那不能买,说不准哪天就要搬家了,到时带不走的宝贝还不是成为遗弃在角落的垃圾。
在外地工作换房子是条不归路,换着换着也会开始自怜,嘲笑自己原来也是个颠沛流离的异乡人,这么大的城市里尽然没有一个属于我的落脚点。
买房吧,如果房子能带来安全感,让自己老有所依。
03
在我们国家,生了男孩的家庭压力要比生女孩的压力大很多,传统的思想观念是:你连房子都没有还娶什么老婆?
我认为,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认识偏见。
我的文章里经常提到一个妹纸,她说要在5年内给家里全款买房。
当我以为妹纸在吹牛逼时,妹纸跟我算了一笔账。在她们那儿的小县城,50万就能买到一套市区里还不错的房子。
同是在外打工的未婚女青年,同是做人女儿的,听到她的鸿鹄大志和明确目标后,真的感到愧疚无比。
而她买房的动力,则是因为家里有个还在读书的亲弟弟。她说,“如果我把房子买下了,不仅能给弟弟一套婚房,还能为爸妈减轻许多负担。”
作为家里的长女,她老早就有买房的觉悟和责任。而她给我的触动也让我重新认识买房。
买房不只是男人该做的事,也可以是作为姐姐的责任;
买房不只是父母该做的事,也可以是作为女儿的孝心;
买房不是一定要在大城市买,而是选择一个让自己可以落脚安生的地方;
买房不是一定要地段最佳面积最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买到最好的房子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
如果买房能治愈女人对未知的恐惧,如果房子一定要跟安全感挂钩,如果物质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和保障,那我们可以自己买,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交代。
拿到钥匙的那天,有一位穿着长裙的女人,她站在新房的阳台上俯视这座城市,欣然一笑说:“老娘有房了,我自己买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