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让孩子做好准备,不能让运气或环境决定他们的未来。”——《准备》
1.
戴安娜(萨米特中学创办者)在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一天父母发生争吵,吓得她一晚上不敢睡觉。第二天,她邋里邋遢得去学校,也没能集中注意力上课。因为这个事,遭到了老师的批评。
老师没有问她原因,反而以一种居高临下地态度指出她的缺点,并说“如果你不尝试做出改变,你以后的日子不会很顺利。”当时的戴安娜除了害怕,还有羞愧。
非常幸运的是,在之后她人生的某些关键节点,她遇到了贵人,让她发现了在她身上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东西。
在大学志愿者工作中,她也体会到了帮助他人学习的乐趣。
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她希望能保护很多像她一样的孩子,远离那些她曾经体会过的恐惧。
后来她发现,她不能切实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实际上,他们想要的只是支持的声音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时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标准化战胜了个性,教育就像是条流水线。工业化经济的驱使,为了让“大多数人”能够掌握现行教育体制所倡导的“有用”的技能。
到了二十世纪后半段,工业化经济逐渐转变为全球化经济。整个经济体系更多地开始转向以服务和信息为依托,现在的雇主看中的是创新思维、独立性和主动性。
如今,有太多孩子每天都在机械地完成作业,他们毫无动力,灰心丧气。
妈妈们也很苦恼,一方面,她们非常清楚,哪怕现在孩子年龄还小,他们也要表现得比其他人更优秀,日后才有可能考上好大学。
另一方面,利弊和取舍又将妈妈逼到快要崩溃。她们没办法接受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开始憎恨学校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不想为了名次,强迫孩子去做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有很多父母都在他们并不认可的教育环境中苦苦挣扎、权衡利弊。
小结:萨米特中学被誉为美国最好的高中,创办人戴安娜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
戴安娜从教育者的角度(个人的经历)、社会的角度(工业经济转向全球化经济)和家长的角度(苦苦挣扎),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合理。
提出了我们要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是要培养健全和健康的人。
具体表现在: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个体需要习得怎样的技能?个体如何为有经济保障和有意义的人生做准备?高中生要如何认清自己,并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事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又意味着什么?
她认为有一个好学校必须有能力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2.
戴安娜在第一所高中教了五年,那是个老旧,每天充斥着暴力和混乱的学校。她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生意外怀孕或是进了监狱是常有的事。
老师们即使用心教书,也抵不过沮丧,大家对学生的期望每周都在下降。从让所有孩子都能让大学,到最终,只祈祷他们可以生存下去。
后来她换到第二所学校,环境很好,很安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两所高中能提供给学生的机会,实际上大同小异。大部分学生对上大学毫无准备。
对于学校教育里的问题,老师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随着9.11的发生和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一种无力感悄然涌上心头。
看着朋友从孕期各方面的保护,到为了上个好幼儿园和好老师争破头。她崩溃的大哭,她不知道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准备去保护他,让他成功。
事实上,绝大部分家长也认为学校教育是不合格的,它本应为孩子踏入社会最好准备。当然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但这不是最终目标,他们希望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学校显然没有教授他们所需的技能。
所以一些家长成立了社区高中基金会,想要解决目前高中教育问题。他们发现最快且最节省成本的办法就是建立一所新学校。
戴安娜出任新学校的校长。
第一届招收的学生里有朗诵困难症患者,有白血病患者,有家庭条件很差的,也有非常优秀的学生。
戴安娜没有挑选过任何一名学生,而是让他们来选择是否愿意来这所新学校。
她承诺,所有学生不光会习得学术知识,还包括实用的生活技能,这是他们未来获得成功、为社会做出贡献所必需的东西。
董事会经过了无数次会议和讨论,最终确立了萨米特的学校规划和发展方向。
即使困难重重,那个美好的愿景让他们充满勇气。
小结:任何事,都不一定就是现在的样子。因为每个人和这个世界就是随时随地在变化的,现有的许多事本身就带有不合理性不适应性。
当你觉得痛苦,想要改变,相信自己吧,相信你不是孤身一人,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和你一样想改变的人。
固有的教育体系很难推翻重来,但是戴安娜和她的团队就是那一点点的星火,推动着整个社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让人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那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我们安馨在做的事,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