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我,20岁,大三,一个本该焦虑恐慌或者莽撞无畏的阶段。
对很多人来说,这一年,意味着考研、考证以及准备各种实习吧。可我的大三,却单调到了极致。
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准时起床,上专业课,准备专业证书考试,看喜欢的书,写不受欢迎的文字,运动45分钟。社交基本为零,每天说话最多的除开室友,就是食堂里的阿姨。这就是我的全部生活,单调反复,平静无澜。
你若问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我想说,没那么好,也没那么不好。因为比起大一大二的忙碌和迷茫,大三的我,似乎更加平静了。当然,这种平静并不意味着我接受了庸碌无为,准备做一条毫无梦想的咸鱼。
比起那些积极谋划、履历丰富的优秀者,我的大学,的确太过于苍白。可是,在平静而单调的生活中,我似乎更加喜欢自己了,也更能接纳自己了。
九月初,室友都在考虑报考教师资格证。我当时的反应当然是,多一个证总比少一个证要好。我甚至都填好了报考的信息,可是直到缴费的最后几个小时,我终于下定决心,不去考这个证了。
室友也曾告诉我,她其实一点都不想当老师,不想在年轻的时候,就去过那种安逸的生活,考这个证只是她的退路而已。人活着,谁不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可是年轻的时候,不往前闯,退的时候,也会有悬崖吧。不会被摔得粉身碎骨,但会埋葬一些东西,比如激情,比如自由,比如理想·····而这些,不正是人这一生都该无比珍视的吗?
年轻的时候啊,我们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说实话,这样真的很可悲。然而,你可以不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但一定要知道不想要什么,然后奋力抵抗,努力找到你觉得还行的模式。
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你一定问过自己,我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人生到底意义何在?
你观察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隐约觉得找到了答案。可是乍一对比,又觉得自己似乎没那么多理想,还是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依旧觉得混沌无奈。
就像我心之所想,绝不是考个自己都觉得荒唐的证书,然后在这个激情被耗尽的专业上死磕到底,我没有那种精神,也觉得没这种必要。我之所以还在做这些事,那是因为责任和义务。对于父母,我不能做到问心无愧,但一定程度上,我必须顾及他们的感受。不过,这依旧是个伟大又可悲的命题,我成了他们人生的全部意义。他们的一生就这样过来了,也就只能这样过下去了。
我感激他们,心疼他们。可责任和义务只能影响我的选择,而我要自己决定人生。一个人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旁人难免会不高兴。可因为旁人的阻拦就退缩,那样的坚持实在太脆弱了吧。而坚持本身,就带有点固执和自私。
人生啊,有太多意外和无法言说。我不祈求理解和支持,虽然这些很重要,但自我意识才是生命历程中最珍贵的那部分。
年轻的时候,我也曾隐隐约约得追求一些东西,朦胧的情怀,飘渺的理想,虚无的答案。
给自己机会,去沉思,去幻想,去追求。
不要把人生过成盲目、糊里糊涂、由命运造就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