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暂且称为K先生吧。他应该是我周围人之中知识面比较广的一个。他的主业是金融,曾经在一家券商就职,而且他日常痴迷历史。能说会道的他,在生活中,无论是遇到什么事情、碰到什么情况。都能清楚的分析出1.2.3点理由出来。让当事人目瞪口呆,无力反驳。
不过K先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一直都不是太理想。一直磕磕盼盼的K,决定在创业了。在他即将踏入30岁的时候。对于K来说,这应该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创业。用K的话来说,“不能再等了”。因为在他毕业到现在将近8年之中,前前后后有过3位朋友邀请他一起出去做生意,但是都他都拒绝了。原因就是他通过自己的独到分析,得出的1.2.3条理由。让他觉得这件事情或那个生意都不靠谱。在他看来,那些生意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最后一定做不起来。所以K都婉拒了他的朋友。
事后怎么样了呢?
果不其然,当初叫K一起做生意的朋友都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了。
每当K和我们聊起这些往事的时候,他都很自豪的说“你看吧,我的想法和多数人不一样,我就说过他们那帮人,不行。原因也很简单,1.....2.....3....”在场的人,听得是神乎其神,感觉K就是传说中先知嘛。我也开始有些崇拜K了。他那清晰的分析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02
创业之后的K先生,保持了一贯的思维敏捷,口齿伶俐。K的创业项目是互联网财经方向。面对一波又一波的网络红人的出现,例如PAPI酱、李大霄等人。作为一贯与大众观点不同的K有话说了,“那些个PAPI酱之类的纯搞笑的内容,只能是短暂的;还有那个李大霄更是不入流,理由1...2...3...”
身边朋友知道K创业的事情了,但凡遇到什么好的财经媒体栏目,亦或是阅读量较高的文章,都推荐给K,而K呢,保持一贯的对立面看事情的观点。“那个XX财经,不知道怎么回事,文章阅读量这个高。从我金融人士的角度看,他的文章什么都不是,原因是第一.文章结论没有足够论点支持。第二........第三......”
在三番五次给K推荐东西却每次都到的反面看法的朋友,渐渐地也不在对K的事情发表任何建议了。过了大半年之后,才知道K的最初的合作伙伴离开了。K的创业项目,也平平谈谈没有什么大起色。经过和他的合作伙伴的对话。以及重新反观K的那些曾经“牛哄哄”的经历才逐渐认识到,原来看似视角独到的K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怪圈,它的名字叫“否定性思维”
03
这种怪圈,常常披着“逆向思维”的外衣。让许多人不易察觉。而当一个人错误的把“否定性思维”当做“逆向思维”,而自认为与众不同时。常常会留下诸多的后遗症。
1.信息断路,故步自封
这一点,我觉得是“否定性思维”最严重的后遗症,没有之一。因为还这个大千世界里面,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每一件商品,每一件事情亦或是每一个人,都是自身独特的地方。俗话说“世界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或大或小,或巨或微。倘若,你一开始就否定了一个人或一件事,那么你就在会在潜意识里面拒绝接收这个人或这件事的所有的“好”。即便事后证明你起初拿出的论据多少精准。你都无形中,把有关于这个人或这件事的优点类信息给屏蔽掉了。那么,久而久之,你就陷入了“闭门造车”的窘境之中,寸步难行。
2.情绪消极,毫无朝气
由于这类人群,看到的都是众人看不到的“缺点”。所以,在他们世界里,都是这不对,那不妥。冬天里的阳光,在他们嘴里都会变成“紫外线有损皮肤”。然后,一一罗列论据。
3.自觉才华满腹、却不得志
当这类人,用他们自认为“独到”的视角,看到满身“缺点”的别人,做得比自己更加出色的时候。生活中时不时会冒出“怎么遇不到伯乐”的牢骚。可是一切都不会因为牢骚而得到任何改变。
回想一下,我身边的K先生。曾经邀请他一起做生意的朋友,虽然生意失败了。但是世界上生意失败率本来就和创业一样,九死一生。也就是说,面对100个做生意的人,你猜他们失败就有90%以上的正确率。不过,问题在于,你笃定别人失败,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吗?
或许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倘若别人真的失败了。你可以获得一种“先知”的短暂优越感。以及到处显摆“自己多么牛逼”的谈资而已。
不过,最后我想说的是,逆向的思维确实可以让人得到不一样的视角,但是否定的思维会让我们跌入深渊。而多数人,并不知道的是,逆向思维和否定思维,往往只隔了一张纸。同样是看似“与众不同”,有可能是陷入“否定”怪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