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方格笔记好,到底怎么做呢?
在《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这本书里,作者在第一章中花了很大力气说服读者“写笔记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很自然的,到了第二章就要开始花力气,教授大家“笔记应该怎么做”了。
在开始介绍怎么做之前,我们先看看作者说了几个“不要做”。
1不要本子打开就用,要分横纵。
2本子不要太小,A4是基本。
3颜色的使用,不要多余3种。
4不要不分模块的长篇大论,要写新闻式标题。
5不要依赖电脑,要用纸笔思考。
不要做1:本子一打开就写。
很多人的常用笔记本是A5尺寸的长方形,而且大多设计为短边在底,长边在侧。大家从小看身边的人都是这样摊开就写。拿来就直接照着设计使用的。
但是作者说,这样纵向使用A5并不符合人类生物特点。
那么,怎么用符合人类生理特点呢?
比如电视,不是瘦长高高的,而是横向矮矮的。
比如电影屏幕,是左右长,高度扁的。
比如电脑屏幕……
所以作者说,本子应该横过来!
几年前我看到这里的时候,还不太理解。想来想去,觉得可能是跨页使用吧(如图),当时觉得好别扭。首先不说中间隔着封装线多难受,光是本子无法平摊就气死了。
后来我看到babellf的笔记:
发现,人家就是横过来用的啊!那这个方式的横过来用感觉还挺好的。现在我也经常会把本子横过来。
不要做2:本子别太小,A4是基本。
作者说他看见很多人随身拿的本子,只有A6,乃至A7,甚至是随手小便签。
其实纸张的大小是会限制我们的思考能力的。能够用A4是最好的。
因为我们的大部分思考内容,记录内容,最终要输出成成品,都是以A4形式的纸张输出的。
所以本着“正式输出什么形式,打草稿就用什么形式”的原则。推荐日常写笔记就用A4。
不要做3:颜色的使用不要多余三种
学生时代起我就特别喜欢买彩色的笔。其他孩子在用20块钱几十根一大盒的中性笔的时候。我就宁可花很多很多钱,去买十几个颜色的中性笔或者荧光笔。奈何当时彩色笔还很稀有。
现在,我30岁了。斑马双头荧光笔一排一排的买。百乐juice中性笔、kaco凝胶彩色中性笔、三菱彩色中性笔、无印良品凝胶中性笔、吴竹、樱花……
买了这么多彩色,当然要用啊。
然后就一个颜色一个颜色一个颜色的换着来,在书上笔记本上画的花花绿绿。
作者说,这就是色彩的陷阱。
那应该怎么控制颜色呢?
作者说,常用的黑色,蓝色,再加一个红色就可以了。
按我的理解,作者可能是想说,黑色的写事实,蓝色的写评价想法。红色的写二次迭代的时候的修改和重点提醒(红色暗示是过后的回顾)
不要做4:不要长篇大论,要写新闻式标题
新闻稿是一种特别的文体。
它不要求你辞藻华丽,也不要求你博学多才。它只要求你客观、理性、公正,尤其是能够迅速概括出重点。
一个持续发生了1个月的事情。记者采访后,可以写出四万字的详细报导,也可以缩略一下,写成3000字的公号文,也可以再缩一下写成500字的概括。还能再缩一下,写成30个字内的一句话报道。
作者说他看过20000人的笔记,很少有人会给自己的笔记内容起个标题。大部分人都是只有一样大的文字,大篇幅大篇幅的写。
如果想知道写了什么,还得花时间一行一行扫。
如果我们写笔记能确定不同内容之间的界限,并且为每个内容都设立一个内容概括的总标题。写在固定的位置。那么以后我们回头翻看笔记的时候,扫一眼标题即可。
不要做5:不要依赖电脑!
作者为了告诉大家不要依赖电脑,做了如下的阐述:
我的感受:
高桥政史一直在重复一句话:不要一上班就坐到电脑前。
他主张任何事情,拿出纸和笔,先自己想好了。
电脑能做的,只是最后不怎么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最末的执行和操作端的事情。
在玛雅历的13调性里,有行动确立期4个步骤;
有行动拓展期4个步骤;还有行动显化期4个步骤,和最后一个传递步骤。
这13个步骤里,前面8个都是在纸笔思考中就可以执行好的,只有最后4~5个步骤需要电脑而已。
我觉得也是同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