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冰雪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怎比爱上它;爱上它,又怎比得上在心里以它为乐子、念念回响的人”。
蕅益大师曾曰:
“知个甚么?好个甚么?乐个甚么?参!”
知、好、乐,是一步步跃迁一个次第,层次和境界不同,所安处必然迥异。《集说》云:“好者,用工之笃也;至于乐,则自得矣。”学道说起来也仿若譬如痴男怨女谈恋爱———知道Ta;怎比喜欢、爱上Ta;爱上了又怎比天天念着、挂着Ta,不思茶米,小鹿乱撞,时时一个爱的念头冒出来,就兀自傻笑不已,便已是痴了。
学道如爱人,若一人能笃恋到这般情深,欲罢不能,天地万物之理方面也都行的通了。那,学道哪有苦呢!谈何动心忍性,每天都是蜜罐儿里泡着呢,哦呵,偷着乐吧。
【本文附录参考】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人之学道用心深浅之异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鼓舞学者以进境也。
蔡节曰:好深于知,乐又深于好。知而能好,好而能乐,道斯在我矣。
《论语正义》曰:《尚书大传》言:“新谷已入,櫌(yōu)锄已藏,祈乐已入,岁事既毕,余子皆入学。”是庶人之子孙,亦得受学。至春秋时,庠(xiáng)塾之制废,诗书之泽衰,人多不知学,故此言知之者,明与不知有异也。至好之、乐之,更不多睹。故夫子于门人中独称颜子好学。正谓其不改好学之乐。故《论语》首章,即以时习之说(悦)示人。
包咸曰: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论语义疏》曰:学有深浅也。知之,谓知学问有益者也;好之,谓欲好学之以为好者也;乐,谓欢乐之也。(学)
李充曰:虽知学之为益,或有计而后知学,利在其中,故不如好之者笃也。好有盛衰,不如乐之者深也。(学)
徐英曰:此以道言。知有此道者,不如好此道也。然好道者,未必即为有道之人。有道然后乐之矣。此乐即颜回不改其乐之乐也。(道)
《四书解义》曰:理道固有深浅,造诣亦有渐次。好故胜于知,只是黾勉进修,未能实有诸己,道犹不与我浃。乐则融会于中,充然自得,天地万物之理皆具于身。(道)
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道)
刘宗周曰:君子之学,知启其端。知之至,斯好之矣;好之至,斯乐之矣。知道之在我也,而学之,而求必得之。得之,斯乐矣。此进学之序也。
张栻曰: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之者也,乐者食之而饱者也。知之而后能好之,好之而后能乐之。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此古之学者所以自强而不息者与?
钱穆曰:孔子教人,循循善诱,期人能达于自强不息、欲罢不能之境,夫然后学之与道与我,浑然而为一,乃为可乐。
李卓吾曰:不到乐的地步,那得知此!
陈祥道曰:知之者,为学日益而穷理者也,兴于诗者能之;好之者,为道日损而尽性者也,立于礼者能之;乐之者,损之又损,而将以至于命者也,成于乐者能之。《表记》之言仁:强仁,不若利仁;利仁,不若安仁。《中庸》之言明:善不若诚善,诚善不若至诚。亦若此而已,莫非知也:有生而知之,有学而知之,有困而知之。圣人则生而知之,贤人则学而知之,下于贤人则困而知之,莫非好也。颜子之好学,孔子之好古,此其深者也,莫非乐也。有人乐,有天乐:颜子不改其乐,人乐也;孔子乐以忘忧,天乐也。
云门隐者按:求学、求道,由知之,而好之,而乐之,由浅入深,而后安之于中。
【本章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注疏》《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全解》《论语学案》《论语集说》《癸巳论语解》《论语点睛》《论语会笺》《论语讲要》《四书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