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只是看起来很用功
初中暑假补课,寄宿在我妈的一个朋友家。
我妈这朋友来头不小,也是从农村出去的,学习一路开挂,从小就是学霸,现在在县城里做律师,算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本着“寄人篱下”的原则,我告诉自己要勤快一点,要帮忙做家务,要刻苦学习,尽量表现出一副“良家儿女”的模样。
后来补习完了爸妈来接我,问我最近表现怎么样,那个叔叔说,表现很好,但有一点不是很好,他觉得我太“用功”了。
我爸妈把这话当笑话来听的,他们恨不得我每天有25个小时来学习,而那时我才十二三岁,根本不懂那个律师叔叔意味深长的话。
现在回想起来,他的言外之意应该是“我看起来很用功,但学习效果并没有多强。”
确实,那个暑假我被老师当众点名批评,因为上课传纸条被发现了,他嘴里叫嚣着乱七八糟的话,说我是笨蛋、扶不上墙的烂泥云云,把我的自尊心践踏得一塌糊涂。
在律师叔叔家的时候,我表现出来的刻苦认真被他轻而易举地识破,当时年纪太小,不足以去深究所谓“表面用功”后面的意味.
我只是清楚地知道,学习是一件很痛苦但有终点的事情,我希望可以早点摆脱。
我只是看起来在工作
最初开始工作的时候,真的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来应付,后来时间长了就成老油条了。
事情一定是赶在deadline之前才能完成,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情一定会根据deadline无限延长工期;
明明干的全部是重复和枯燥的事情,还觉得用了很多的脑力需要休息,对工作结果的评判全部以老板的喜好程度作为唯一标准.......
所以那段时间我经常加班,我的朋友们每次知道后都安慰我说,没关系,像你这样加班下去,下个月月薪就能过万了。
哎,能不能过万我自己心里还没有点B数吗?
学没有学到东西?有没有进步?个人有没有提升?.......这些东西你大可做出某些表面功夫迷惑别人,但是骗不过自己。
我发现上班其实跟学生时代很像,周围的同学换成了同事,教室换成了办公室,班主任换成了老板。
不同的是,那时候觉得学校的日子就是生活的全部,而现在,工作和生活是截然分开的,它更像是一种任务,维持现状你也能拿到钱过生活,但总有恐慌感和你如影随形。
社会节奏太快,你不进步就有人进步,总有人比你更优秀还比你更努力,如此越来形成的恐慌让你不得不要学会改变。
那些朝九晚五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律”
“比起那些朝九晚五的人,我每天坚持六个小时以上的写作真的不算什么。”
这是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面说的话,谈及到自己的小说创作过程,他说自己会每天至少会保持六个小时以上的写作,相比于每天规规矩矩上班的人来说,他觉得自己做的得还太少。
原来每天在早高峰中挤地铁上班在别人眼里也算是一种坚持,并且这种坚持也需要强大的勇气和毅力。
只不过大多数人只是坚持了一种形式,而作家村上春树是实打实地创作了六个小时。
村上春树规定自己一天要写出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无论有没有灵感,都会逼自己鼓足精神往下写,“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乘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
作为文坛大师也分外小心保护自己的才华,用极其严苛的时间管理——高度自律为自己的作品背书,几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我们这种毫无天分可言的普通人看到这里也汗颜。
再来看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时间是真正在做事,哪些时间是在发呆,哪些时间又是自以为的努力和自欺欺人的感动?
这些都是必须直面的问题,当然也可避而不谈,因为只要你不说,没人会发现,只是拉出来溜溜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是骡子还是马了。
如果朝九晚五不再只是一种形式,而只是学习的一种模式,那真的最强势的高度自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