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每次打开电脑的时候,只要是有着目的的开机做一些任务,都会出现一个问题。
等待着开机画面慢慢加载,鼠标从静止变到可以移动,打开页面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四五分钟,但是在这四五分钟里,我抽了一根烟,刷了好几条微博,然后可能还上下facebook,之后还要去个厕所,之后心情好还有别的花样可以做。
没错整个过程并不是5分钟之内能做完的。当我在意识层面把能找的借口都做完一遍以后,一看电脑,啊呀,要休眠了。于是乎,我按了下空格键,啪的一下屏幕亮了。真正的工作开始了,然后我一闪而过一个想写的主题,时长大约不到三秒钟。面对空空的文档,就久久的陷入了我的沉思。。。。。
好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1个小时的工作能做成4个小时,也能拖到1个月完成。往往人们总在开始的那一刻心烦意乱。内心戏丰富的很,比如
嗯,,我好烦呐,根本没灵感,不想写。
或者算了,下次再写吧,可能明天有灵感然后我立刻记录下来。
或者还有就是脑袋一片空白,在坚持不到1分钟后,愧疚的脑袋里开始有各种胡思乱想,比如明天要干什么,微博上看谁又出轨了,不但想了,而且还想的特别仔细,甚至比看微博时还认真。
当然花样可以五花八门。可是,每一次拖到深夜的时候是不是内心一阵懊恼,于是你可能打开知乎问一下,为什么我每次拖延都治不好,认认真真的对号入座,然后结束一天的生活,然后周而复始,最后老死。
其实拖延症和很多别的事情动力缺失相似性很大,阻碍行动力的原因当然不止一个,如果家里有重大事故,那必然会影响你的行动力。但大多数正常情况是,人们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错误的估算了自己的能力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机制,当然也没有特别复杂,其根本在于“你的大脑的虚拟世界”高估了你的能力,一方面大脑是你,但也不完全是你,因为他会欺骗你。大脑最喜欢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享受,如果它不能自由释放,但起码它会自我保护,对于真实的世界真的是毫无自知之明。思维的世界并不分现实与幻想,有的只是痛苦和快乐。在我们小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可以一下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社会偏偏让我们这样做,这时,大脑就会欺骗自己,毕竟让自己没羞没臊的大脑承认自己不行是件太难的事情。于是它会跟你说:不着急弄,其实你可以的并不是你不行,你的能力很强,就是现在懒的做。这样的表现躲避了一个很大的情绪:内疚(内疚的产生也有别的原因)。 接下来,大脑就开始开发自己的潜能了,结果就是,你在逃避的世界越来越牛逼(但你意识不到),虽然你没有做过很多事情,但是感觉只要你做了你就可以的。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面慢慢长大,也就与困难越来越脱节,到了成年以后我们就有了传说中的”迷之自信“。
小时候的生活我们并没有什么选择,但是现实是,我们长大了,我们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其实很不一样了,但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开始习惯性的逃避问题,潜意识开始给自己找理由找情绪。但是这并不会让我们更好的处理问题,我们一生逃避,一生便会如此循环。我们想想中的自己如此强大,如果做不好,那会是什么样的痛苦,的确那是会很痛苦的,因为内心的煎熬远比外在对你身体的煎熬要痛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能做体力活12个小时却看不下去一本书,因为体力活能给他最低廉的成就感。
但这并不值得称赞。
在形象点说就是,如果你是个拳击手,你要去比赛的时候你的肌肉并没有练好,这时候你想到自己要和一个肌肉男大战一场的时候,你会紧张,退缩,焦虑。这种感觉和你的拖延有那么一点像:你以为你可以轻易弄倒对方,但是你并没有那个能力。但是换一个场景,如果对方和你一样弱的人出现,你会不会还是会有那么多负面情绪呢?所以其根本在于认清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而这个评估的过程就需要你和现实去切磋。
我们常常因为和现实脱节才会产生种种的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可以因个人的情况产生更大的作用,往往我们也许做不了那么好,但是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止步不前。
所以,淡然的做你该做的事情,如果你做了一分的成绩,那你的能力就是一分,你知道你还能进步就足够了,起码对于你的工作没有羁绊,并且我们都是在一步步的成长,也许你的过去给了你太多的压力让你不得不回避现实,那现在你需要的就是把自己客观的静静看着,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要在臆想的超级世界不肯出来。
每个人都有幻想,每个人都和真实的世界不可能完全一样,成熟与否就看你能多清晰的认识世界和自己。拖延症是这个原因,另外,你在职场,商场的社会,也是一摸一样的。你有多大的能耐,你就有多少人尊重你。你有怎样的社会模式,就有怎样实现梦想的方法。真正勇敢敢谈情怀的人追求梦想的人追逐成功一定不能建立在白日梦的基础上。他们知道现实,知道哪里是挑战,哪里是自己强项。这样才拼的有动力,输的服气,赢的光荣且成熟。
划清你的界限,放弃你的臆想,活在现实,会让你走的没有羁绊,更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