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最重要
——七上语文教材简析
“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表面难在评价机制的改变,核心难在教师素养的提高,实质难在课堂教学的提质。
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明确“教什么”;
其次才是“怎么教”;
教师,是实现“课改”的最后一公里;
教材的解读是教师基本功的关键。
有的在学生一看就懂的地方一讲再讲,是为“赘讲”,比如时代背景、作者简介。
有的抓不住本质问题,弄不清核心概念,眉毛胡子一起抓,在不重要的地方故弄玄虚,是为“瞎讲”。
有的自己本身就不明白,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此谓“晕讲”
有的不懂教育规律,不从学科学理所在出发,一味蛮干,此谓“昏教”。
那么,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呢?
从知能方面,要教给学生最核心的,最上位的,最有用的,最持久的,能迁移的,几十年以后还有用的知识而不是惰性知识。
从知识分类方面,要交给学生事实性知识,在夯实的基础上下功夫;要交给学生概念性的知识,在概念的概括上下功夫,即大概念的揭示,在知识的系统化建构上做文章;要交给学生程序性知识,让他能操作,有步骤有条理地去做事情;要让学生形成元认知,真正地去进行反思和总结,化为自己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武器,让知识为学生“赋能”。
在认知维度上,要夯实低阶思维,更要在高阶思维上用巧劲,下功夫。
从语文的特征,温儒敏教授说,要把目标和内容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上。
目前的教材编排体例,是按单元排列,单元导语和课文的导语已经清楚地表达了该单元要弄清的知识,要掌握的能力,对于语文要素和读书方法指导很到位,名著阅读更是每本一个阅读方法在渗透。
以七年级上册读书方法为例进行简单解读。
第一、二单元侧重朗读,侧重读书的“得法、规范”。第一单元侧重重音、停连;第二单元侧重语气和节奏,这就是首先要明确“教什么”,这是核心,是教师的专业敏感,要从单元导语里面提炼;
其次要把握如何教会学生这些朗读的方法,这就要考验我们教师的水平和匠心,这就是“怎么教”,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补充,教学支架的搭建,学习策略的选择,这是教师的专业智慧,要通过实践去习得,这是关键;
再次要明白如何证明学生“学会”了,用实证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的界定很重要,既要有表现性的评价,也要有结果性的评价,目的在于诊断和改进教学,这是教师的专业自觉,不能光只耕耘不问收获。
三四单元重在默读,要求一气呵成,侧重在阅读速度和完整性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把握内容,了解大意。相比前二个单元,三四单元重在“提速”。
第五单元依然要求默读,但是教给一种方法---勾画关键词,学习做标注,重点在理清作者的思路。相比前四个单元,第五个单元的读书方法学会,学生应该能快速地理清思路,这对于学生提速去读书很重要,这个方法可迁移,对我们很重要,引导学生走向“高速公路”。
第六单元就是速读,在上一单元基础上要继续通过寻找关键词提速,但是要求提高,要把握思路深入理解,而不仅仅是把握基本内容和了解大意和理清思路。
通过六个单元读书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一生受用的读书方法,教材是个例子,是学习这些读书方法的载体,而不是要让学生学习课文,更不能对文本进行支离破碎的解读,敲骨吸髓去啃读,往往走向南辕北辙,当然每个单元还有相应的语文要素方面的训练,这是另一个维度的学习。
授人予鱼和授人予渔,哪个重要?要拎得清!要成为名师先成为“明师”,在最关键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置上,首先要亮出我们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