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动笔之前,《长城》票房已破6.5亿,在同期影片当中稳坐票房冠军。但自上映以来,关于它的负面评价也不少。
诸如“烂片圈钱”“负分滚粗”一类的,甚至于“呜呼哀哉,国师已逝”的论调,连我这个吃瓜粉也不免要为它鸣不平。
看过电影的我,打分6到7分吧。算不上烂,差强人意。
◆◆ ◆
演员:才不是“花瓶”
《长城》自公布选角就争议不断,“路人”对演员颇有微词。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起用票房毒药甜和一众人气小生了吧。
景姑娘的戏我看的不多,在《长城》中的表现中规中矩,起码没怎么拖后腿。看电影还是该友善一点,商业片,演技不尴尬,值回票价就OK。毕竟。这么低的要求也不见得都能达到,详情参见《爵#》。
另外,鲜肉出演遭抵制。理由是花瓶们没有演技,老子才不看呢。欣赏那种不喜欢你,就连正眼都不瞧你的一类人,说到做到,起码坦荡。
可惜,表里如一难得,黑酸小人常有。
谁没有年轻过,没有哪个老戏骨生来演技就是炉火纯青的吧。反观影评中都是被小士兵的成长感动,回眸杀催人泪下等等。
没跑过龙套的主角光环、惊人的逆天人气、不菲的商业价值,就是鲜肉和麻瓜的区别,我也羡慕。
可是,不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并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荣耀。学会给予他人掌声,就会发现,掌声也同样拥抱着你。
演员是走心的,如果真要有人背锅,就怪编剧吧。电影只有100分钟,配角演员们出场极少,台词更是严重不足。饱满的人物形象需要优秀的剧本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剧情:这锅好沉
剧情是被黑的重灾区,也是我最失望的部分。一是情节过于单薄,带着主角光环的男女主打小饕餮,没了;二是人物太模式化,没有任何记忆点。看完就记住了呆萌的好基友和牺牲的“怂勇”,其它人,who are you?
虽说早知道,这是一部打怪电影,还是对清汤挂面式的剧情接受无能。毕竟单单《长城》这个名字,就承载了太多故事和意义。
它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有着孟姜女的相思泪,沾染了驻边守业的将士血,和抵御外敌入侵的英雄魂。
它是中国人的长城呀。可影片中,它好像只是一个雄伟的背景、华丽的战场,还轻易被饕餮掏空了,好焦虑。
但感觉剧情背锅也有点可怜,那怎么办,怪时代吧。
大片时代:怪我咯?
商业时代,《长城》本身就被定位成一部全球公映的商业大片。编剧是清一色歪果仁,所以“我们是一类人”“你以后会是个英雄”这种台词明目张胆的满屏晃。中国人是会含蓄一点的,不成形的人物形象加苍白的台词,可能真的满足不了文青们的观影追求。
《长城》整体的架构是按个人英雄主义的大片模板来的,钢铁侠也没什么情节可言,不是吗?我们看美国大片的时候,并不觉得违和,反而接受能力特别强。
可中国的大片拍出来,就水土不服。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气质,有他的魂。但没有办法,这是一部全球商业大片,就像张艺谋说的那样,五军介绍一遍,半小时过去了,可欧美只认马特达蒙呀。
所以,该有的人物说明能省则省,十足的好莱坞大片调调。这也说明了,众口难调,市场在哪里,影片走向哪里。
长城:我才不渣!
但影片还是有亮点的。例如中国元素,“饕餮”与《山海经》、五军与五禽戏、宋朝的火药、秦腔《出塞》,很难在大片中看到的中国味儿,在《长城》里实现了,感觉很奇妙,甚至有些感动。
还有中国人的精神信条,关于信任、忠诚,关于团队精神,关于保家卫国。
虽然大甜甜让呆萌跳绳索的梗有些生硬,可她说的很对,“在这个军队,我们信任彼此,信任每个将士之间。”比起只相信自己,团队作战,更应相信你的战友,众志成城;鹤军女子飞身城下,收回的只剩染血的钢圈,在别人看来是“送死”,可我认为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大义。大战中,血肉之躯的杀伤性对抗,看似没用就不做了吗。
最值得一提的是特效,《长城》没有辜负“好莱坞大片”的定位。
特效和画面都是一流的,绝对没话说。我看的是巨幕厅,放箭射杀饕餮的时候,让我一度以为要正中心脏;火药爆炸的燃、殿帅故去的丧仪白和五军的彩阵、漫天的天灯,冲击力十足。
唯一要吐槽的是,长城“雾霾”好严重啊,我属于脑洞型选手,看电影时就在想,那么重的霾,那么多箭和火药,知道打哪儿了嘛。
无论如何,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试水大片,有中国元素,画面满分、特效感人,闪瞎眼的豪华阵容,尽管剧情真的好空洞。可是票价打折,又不贵。
如果你对上述内容感兴趣,尝试一看也无妨。不止一分,起码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