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认知觉醒》6/7-1组-阿静-雅丽

R便签:有作品意识才有未来

有了这种认知,人是会迅速改变的----会拥有清晰而强烈的作品意识,会更加重视输出和运用,会倾心打磨作品,主动换取外界的反馈。

比如以前你学习英语可能会选择每日打卡的方式,但现在你可能会选择直接用:直接翻译一段美文、查询英文文档、阅读英文原版书,或者把手机语言设置成英文⋯…这么做当然会造成一些困难,但为了解决问题,你必定会想办法补全相关知识,所以你的学习行为都能得到即时反馈:要么帮自己或他人解决了一个问题,要么产出了一个有价值的作品,这些反馈带给自己的必然是强烈的成就感和继续行动的欲望这也进一步完善了前一节关于打卡问题的思考:想创造全新的学习动机,就得放弃一味打卡输人的做法,想办法直接运用或产出作品,获取反馈。

所以凡足而我咨询炎似问题的读者,我都会想议他们去产出為什么。要么去说、要么去写、要么去分享视频:……-总之不能一味地学学学而毫无产出,因为没有反馈的学习不仅是痛苦的,而且十有八九会失败。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更能理解强者们常说的话了:

> 教是最好的学;

>用是最好的学;

>输出倒逼输人;

>请用作品说话…

那些先行者确实都有相同的品质,他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不管是不是新知识、技能,他们都直接用、直接做。当然,一开始常常用不好、做不好,但他们肯定要“鼓捣”出一个东西,然后抛出;去获取反馈,不断打磨迭代。

I:

What:这片段告诉我们有清晰、强烈的作品意识可以让我们重视输出和应用,主动换取外界的反馈。

Why:

  我们有时会面临一种困境,那就是觉得自己一直很努力,每天早起,每周读一本书、每周至少运动4次、报了很多网络课程……每天被安排得满满的。但总是看不到希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掉进了一个看不见的成长陷阱,我们觉得自己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学习,但这却是“内向成长”,内向成长就是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如:早起、跑步、阅读等。其实这些活动都是内部循环,不直接对外产出。

而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是“外向成长”,外向成长就是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如:写作、画画、编程。这些活动能持续产出作品或价值,让我们参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感受到被他人强烈地需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如何才能持续产出作品或价值呢?

首先 锁定价值  锁定价值就是明确立所做的事情可以带来什么价值。同时在

学习时重视输出,如:下周要进行演讲比赛,那就直接上台讲,而不是从了解演讲的方法、如何写演讲稿开始。而是直接站上台开始演讲。当然站上台后会有很多问题,为了解决问提我们就会想办法解决相关问题。

接着 打磨作品打磨作品的过程会经历艰辛和痛苦,但经过这样的死磕,就

会形成自己满意的原创作品。

最后 换取反馈  有了作品我们需要抛出去以便得到反馈,通过反馈可以让我们获得动力;通过反馈可以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不断的打磨迭代。


A1


去年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普拉提教练课程,在这五天的课程中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学得也挺开心、快乐的。刚学习完后的前两周常参加会员课,觉得会员课简单,教练有些动作、引导不太到位。而有些动作因为自身身体条件做得不是特别到位,再加上搬家,无论在家还是馆里练普拉提的时间少了,普拉提成。看着一起学习的同学已是正式的普拉提教练,心里有些失落。

反思

    1、价值不够参加普拉提教练课程时并没有定位要成为普拉提提教练,而是提升自我身体能力。也就是内在成长而不是外在成长。如果学习技能仅仅是满足内在成长而没有外在成长的话,很多学习都会打折扣。所以我这次的课程学习,就是没有很好的锁定价值。

    2、没有作品课程结束后,老师建议我们排两套课程,分别是60分钟和90分钟,将这两套课程背熟,立刻去上课,自己觉得不做教练没有进行。现想来这就是作品,当我们在习练和教授过程中会不断的进行迭代、打磨。

    3、缺乏反馈  课程结束后,大家没有在群里对自我习练和授课情况的反馈,自己也没及时将自我练习中的情况象老师或同学反馈,从而获得提高和成就感,培养出对普拉提产生更大的兴趣爱好。



A2

背景:经过4周的阅读和拆页,《认知觉醒》已经完成。

目标:写一篇文章介绍《认知觉醒》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发在朋友公司的公众号中。

时间:2022/3/28~2022/4/2

行动:

    1、锁定价值写《认知觉醒》的心得体会,发表在公众号上可以让我有产出,分享给大家让有人从中受益,自己对写作更有信心。通过写这篇文章让我深入总结我的收获。

2、打磨作品《认知觉醒》一书中的很多观点以前也听过但觉得太理论不适用,这次系统、详细地阅读和拆页,并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探索后发现它们是科学、可操作的。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梳理,才能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3、主动反馈  将作品发给训练营的教练,让教练给意见及建议,再投给朋友。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