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有很多,可分为自然人的价值和社会人的价值。而作为一个社会人,最不可或缺的价值便是职业价值感,这是一张社会人的名片与身份,与喜欢和享受无关,只与生存有关。喜欢是爱好是高级享受,工作只是生存手段。
从教七年以来,到了另一个需要深思自己教师职业价值的时候了。曾经我觉得我的职业价值就是无私奉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未来奋斗终生;深度钻研教学方法与逻辑,成为自己心目中小学语文学科的专家;努力研究教育方法与规律,成为带班小能手,任何一个班都能被我带成一个优秀自律的班级,任何一个问题学生我都有能力转化,任何一个优秀学生我都能让他潜力发挥更大化;第四项价值体现就是我的个人成绩,比如演讲、论文、征文、赛课、微课、教学设计。
曾经前两年我真的走在这条职业成长的道路上,前三项能力我都有意识地在尽我最大的努力不断提升,教育信仰、教育能力、教学方法都在日新月异,不断突破,也有突出的表现,曾经也做到了年级佼佼者。但是我当时突然有了一种感觉,那就是我要获得有行业高认同的奖项才代表我做得好,不然做得再好也只是默默无闻,不能变成一种“证据”,成为一种实力的名片。可是因为没有编制就会导致我受到重点培养的机会非常渺茫,除非我做到几十甚至一百个优秀人士中最好的那几个,而有编的人都是直接排队培养。这种不公平和不公平导致的困难让我迫切地想要考取编制。于是我开始考编考研,考虑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本来准备辞职备考,但是学校挽留、学生家长不舍,以及为了给自己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我最终选择了在职自学考研考编,但何其困难,败北已在意料之中。
折腾一年后全身心回到工作中才发现这一年别人在教育教学上都在进步,只有我这一年从来没有努力在业务能力上精进,于是发现我从佼佼者掉到了中间甚至中下,真像学生时代开了个小差,或者谈了个早恋。从小这种停滞与下滑都会让我惊醒,我从来都不是那个装睡就可以真的睡着的人。佛系了一年才发现我根本不适合佛系,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佛系的人,我从来都是一个敢拼敢闯的人,只是小时候不懂如何做到良性健康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精神内耗,疲惫不堪,所以我一边不自觉地竞争着,一边又讨厌和抗拒着竞争。长大后我以为我是因为骨子里不喜欢竞争,其实并不是,是我从来就没学会什么是真正的竞争。竞争并不是争强好胜,而是尽最大努力分析局势做好自己,然后平静地迎接好与不够好任何一种结果,若不好分析原因寻找方法继续努力便好,而不是埋怨自己不中用。可以永远努力永远做不到这个群体中的最好,但是要欣喜自己一次比一次好。因为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很多,努力的人更多,没有谁注定就一定是最好的那一个。
现在再来看我的职业价值,其实与几年前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觉得不需要执着于一定要做出多么优秀的成绩,别人的评价与专业的评价都是我不能决定的,但我可以决定的是我的实力在哪里,而实力是通过努力就一定会越来越强的。我可以不需要行业通行的名片和“证据”,因为我可以靠我的实力证明自己。
职业能力提升和考编学习其实并不冲突,我可以把时间规划得长一点,时间分配到这两个方面,每天也就一两个小时,同样每天还是有一个多小时看电视娱乐的时间。学习、生活、休闲三不误,但是更充实,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