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它们似乎格外受天地的青睐,长得枝繁叶茂,挺拔秀美。不禁让我想起诗人舒婷的那首著名的诗篇: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这样优美的句子用在这两棵梧桐树上,也是再合适不过。
谷雨到了,粉红色的梧桐花开得正艳,像一朵一朵的小喇叭,连成串,一簇簇的。这么高大的树又开出这么热烈的花朵,在我的生活经验里面并不多见。这两棵树笔直地长到了四楼。
从会议室的窗户里望去,能看到枝桠间还有斑鸠的巢,斑鸠的巢也未免太松散了一些,像一堆乱蓬蓬的树枝拼凑在一起。似乎给梧桐树的篇章加了一个句点。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万物萌发。社团的孩子们需要在春光中跑一跑、跳一跳。于是,我把这两棵树作为写作素材,时光在我们看一朵花时放慢了脚步,跳上风的背,然后我们就可以飞得远远的。
我请孩子们带着观察五宝和树来一次亲密接触。观察五宝分别是眼睛、鼻子、耳朵、手和嘴,分别对应的是看、闻、听、摸、尝,也就是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孩子们来到在树下,仰着头,望着成串的花朵,每当风过,会有花吹着小喇叭从高高的树梢飘落在地上,孩子们争着跑过去,抢先拿到的像捡了宝。
梧桐的花是可以食用的,把黄褐色的花蒂扭下去,用小嘴儿吮吸里面甜甜的花蜜,一副很享受的样子。何旭举着一朵刚捡到的花来到我面前:“老师,你也尝尝。”我学着孩子们的样子,轻轻一吸,甜蜜的汁带着春天的味道进入肺腑,看到何旭期待的眼神,我伸出大拇指,他笑着跑开了。
有的孩子,伸出手来环抱住了树干,脸贴在树皮上,怎么看都像一只可爱的树獭。细心的金美居然带了尺子,一群孩子拿着尺子丈量着大树的周长。有的伸出手去,想摘一片树叶下来。有的把花瓣仔细地夹在了本子里,有的就在大树下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看一眼孩子们的笑脸,我就会愉快一整天。喜欢孩子的人一定是内心温柔的人,因为对这世界,报以满怀的诚意,因为有了更饱满的感受力,我们更珍惜生活的点滴,更懂得体会花开的欢喜,与叶落的悲伤。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们潦潦草草地度过每一个日子。我愿意他们从一棵树开始,慢慢爱上鱼虫、花鸟、植物和自然的真正形态。细心感受一风一雨,认真对待一粥一饭,一步步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诗经》,中国诗歌的开端,两千多年来“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吟唱,声声不息。
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天性去了解万物,去闻一闻一朵花蕊的深处所散发出来的味道,其香味所隐藏的学问比我们所有书本全部加起来还多。
鸟择良木而栖,人择君子而处,心择善良而交。
“做有温度的教育”成为我们的共识,重实践、重探究、求真知,帮助儿童去构建认知世界、拥抱自然、通达人生的路径。
怎样把这棵树变成文字?孩子们的作文还没有交上来,我充满热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