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是个好平台。
科普一下,简书给自己的定位是“交流故事,沟通想法--一个基于内容分享的社区”
他们有个文章筛选和推荐机制,有一套收录和推荐标准
简书上的写作新人第一个目标,就是“被首页收录”
我最开始在简书投稿首页,屡屡被拒,我还不明白为啥。
后来我不再计较是否投稿被拒,我终于开始坐下来,认认真真码字,认认真真读书,记笔记,看简书签约作者的文章,一个月后,我的一篇文章就被简书首页收录了,阅读量5000左右吧,那一天来自简书APP的信息不断。后来也有10多篇收入首页。
时隔数月,总结一下,关于开始写作,我愿意分享几个靠谱的心得:
1.破冰
忘了哪个大V讲过了,世人都把努力达成目标比作“登山”,他却觉得“破冰”更恰当。
登山很累,潜意识就觉得被重力加速度往下拉着。
破冰,更强调尝试,很好玩的一个过程,当你打破了一个地方,你就展开了新的世界,可能一跃而入清凉透澈的湖里……
自从我用了“破冰”这个词代替“登山”,我就换了一种心态面对自己的各种目标。
我尝试了好几种写作方式:写故事、写小说、写鸡汤文、写新闻评论、写广告神转折文案……内容上,我试着写回忆、读书笔记、职场、育儿、成长、情感。
写多了,总有一个会在某个时间轴的某个点,呈现出突破。比如我第一次被推上简书首页的是一篇职场文章,但我实际觉得,理论上讲,假以时日,也许被推上的是别的题材,也有可能。
2. 认识
现在教人写作技巧和分享写作经验的都很多,但对写作本身的认识的描述,不多,也许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为了写作而写作。写字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出口,一个归统的管道。
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也有这样的“管道”存在。有的人是看电视,有的人是旅行,有的人是摄影,还有的人,睡个觉发个呆都行。
就是让大脑处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大脑会很神奇地自己梳理一切事儿。
对我来说就是写字,因为我这个人口头表达比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差,反应也不算快,但我喜欢琢磨事儿,也喜欢把它们码字下来的感觉,我写字写完了会觉得很爽,很多时候我写就是为了不再心里惦记着这事儿,是“为了忘却的记录”。
其实这一点都不高大上,但确实因人而异。有的人特别讨厌写作,那其实也不要勉为其难强迫自己写。我觉得无论做啥事儿,前提必须是你真心喜欢。不然你不仅坚持不下去,连做一次都觉得是受刑。人生那么短,还是做点自己真心喜欢的更好。
在你买一堆写作技巧和方法的书之前,先想清楚自己对写作的认识是什么比较好。
Anyway,写作是个好东西,我仍然会鼓励每个人都可以写点什么。
3. 团体
我读书时候喜欢独来独往。我莫名觉得,一个人走比较快,自己学起来比较快。所以我几乎不参加任何小组互助学习。这个习惯优缺点都有。优点是让我很专注。缺点是容易跑偏,钻牛角尖。
如今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知识更新,如果一味像多年前那样捧着书一本本看,估计看到死也只能看一部分。于是我加入了一个学习小组。
我认为这个决定做的很对。这个小组人不多,只有几个人,但人多不代表好,人少不代表不好。
就从这几个人身上,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的作品风格、优点,他们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一个非常五彩斑斓的世界。
和我当初想参加时候的想法一样:我不仅认识了牛人,还为了能和他们说上话,保持一起走,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本来认识爱学习上进的牛人们就是这样啊。你认识他们又不是为了跪舔他们,也不是为了超越他们。
你认识他们,是因为你知道,或者不知道却践行了一个事儿:
与厉害的人在一起,不是为了比他们强,而是为了能和他们一起走啊。
当然加入团体也不能盲目。最好是有些初步观察和接触后,才进入。
4. 时间
在我没有买房子、没有生娃之前,我就是一个成天做梦,时不时骂骂社会不公的女D丝。但我自己意识不到。
有了宝宝,有了危机感,怕一孕傻三年,怕被淘汰;
买了房子,经济压力也直接压过来。
没空去抱怨了,得赶紧拼一把。不然呢?还要让自己的孩子做吃土一族?
但是有了宝宝最大的问题是:
要喂奶啊。每次三十分钟,每天八九次。本来上班就八小时多了,更没时间了。而且我又是个坚持母乳的人,对这方面我完全没法妥协的好吗。
要照顾宝宝啊,事无巨细都得学习和注意到啊。又是几个小时。
自己的时间变得如此稀缺!
原来就没有时间学习的我还怎么学啊?
一度非常绝望。
但每天上面那两个压力都躲不过。在深夜让我辗转反侧。
没办法,逼自己一把!挤也要挤出时间来!
你没法管理时间?那就不要去管理时间,管理你自己吧。
然后我现在盘点了下,这一年我完成了大概20多万字的写作,在上班和带孩子都没放弃的前提下……
感谢宝宝,你让我获得新生。感谢某些人,曾经打击过我写的文章烂得一比。
*********
郭小果子,一天不码字就剁手的女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