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情智沙游情商体验课上,来了四位小朋友和大人们一起体验。
有一对兄妹和妈妈一起参加了活动,在沙盘里的互动中,我们旁观者很容易看到他们的沟通模式,也能够看到亲子关系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开始,孩子对场地不熟悉,就挤到妈妈身边坐。尽管带领活动的柳卫娟老师一再强调在沙盘里大家是平等的,妈妈还是很自然地要去管束女儿,要她招呼大人,要她不要乱动。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编故事,一听编故事,几个大人不约而同地靠到椅子上,摆出一副事不关已的架势,等孩子们去动脑筋。让人想起了很多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学习,自己却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游戏打麻将。说平等,还是难以做到平等,特别是学习这件事,家长普遍存在学习是孩子们的事情的错误心态。
女孩子非常用心地用沙具讲着她的故事,大人们(包括她的妈妈)没有回应的意思,孩子讲了一会儿,不由得尴尬地停了下来。很多家长都懒得回应孩子说的孩子气十足的话,但是,当孩子屡次表达得不到回应时,他们就会闭上嘴。所以,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长就会唉叹孩子不肯和父母沟通。他们不知道,在此之前,孩子们给了父母无数次机会。无数次无回应之后的闭嘴,确是哀莫大于心死。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无回应之地即为绝境。”这种缺乏回应,也是一种创伤,不知道是不是当前孩子心理问题多发的一个原因。
有一个高一的男孩,高高大大,长得又酷又帅,就是声音很小,坐在身边的同学都几乎难以听到,和他的身高外形完全不匹配。下午,他和妹妹在同一个小组做沙盘,我们一下看到问题所在。妹妹活泼好动,顽皮任性,会观颜察色,经常挑战规则。哥哥多次小声提醒,妹妹故意动得更厉害,甚至推倒沙具。哥哥虽无可奈何地闭上嘴,喉咙却还不停地动,看出压抑得很厉害。哥哥后来告诉我:妹妹经常使坏,做了坏事却甩锅给哥哥,父母不问青红皂白责备儿子,偏心妹妹。辩白无用,他久而久之学会了沉默。
另一对孩子也是兄妹,哥哥非常沉默。精气神明显不足,坐下来就瘫倒椅子上,问他几岁都要想半天,拿的沙具都很小,只是摆在自己面前一点地方,性格非常消极被动。
他妈妈是我的朋友,孩子小时候妈妈对其要求非常严格,孩子经常被批评。等到后来妈妈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却发现孩子已经被框住了,什么都不敢做,推一下动一下,站起来一条线,一放手一滩泥,八九岁的男孩子活出了八九十岁的状态。在学校,有同学经常拿他的橡皮,侵犯他的边界。他不乐意,却不敢开口说不,过的非常憋屈。
两个女孩推倒沙具,他就跟在后面努力扶起来,小小年纪一副忍辱负重的样子。两个女孩年龄比较小,都是妹妹,在沙盘里尽情释放调皮的一面,喜欢弄倒沙具搞破坏。他和高一的哥哥尽力补救,逐一把她们推倒的沙具弄好。讲到当哥哥的感觉,他长长叹了口气:“我好难啊!”
经过柳老师的引导,鼓励孩子们在沙盘里做自己,表达自己。下午放学的时候,孩子们都有很大的改善,两个哥哥的腰都直起来了,高一哥哥的声音高了不少。大家都由衷地为孩子们高兴,最小的妹妹也在分享中惊奇地说:“怎么过去那么平静,现在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一天的沙盘活动,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各自的思维模式和人际关系模式。给孩子们很多改变的启示和练习,因此,孩子们多多少少都有了变化。
接下来还有两天儿童青少年情商集训营,希望沙盘能够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