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交零落实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仍然温柔,就是好朋友。----三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有朋友相伴,谁也不愿意孤伶伶地走过这一生。
朋友是什么呢?高兴的时候,他与你把酒言欢,悲伤的时候,他听你哭泣倾诉;成功的时候,他为你献花鼓掌,失败的时候,他给你打气提神。
有朋友,才不觉得孤单。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明明那么好,那么坦诚,明明付出了真心,却感到孤独,觉得身边没有朋友呢?
交友是一门艺术,很多人都陷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总怕欠人情
就是有一种习惯,别人给帮了一个忙,或者送了点礼物,那么马上就要还回去,生怕欠别人人情,这就容易让人产生她迫不及待想和别人清帐的感觉,搞得别人也不好再轻易地对你付出什么。
前年过中秋节,我买了几盒月饼,刚好在楼下时间遇见邻居小英带着孩子回家,我就给她送了盒月饼。本来这对于我来说也就是联络一下邻里感情,没什么特别的意思,要是当时遇见另一个邻居,我可能也会送。
但小英就特别过意不去,第二天立马买了一大袋水果送到我家,搞得我都觉得自己上次送她月饼是不是给她造成了负担,而且认为她似乎释放了一种不想与邻居深交的信号,所以后来我一般情况下不敢轻易地与她有礼尚往来了。
2、讨好型对待朋友
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想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且还总担心待人不周,总顺着对方的意思,显得自己没有主见,没有想法,有点让人感觉有压力,同时也有点索然无味,谁愿意和一个没有思想,总附和自己的人在一起玩呢?同时老想着展示自己的好的一面,时间长了自己也累得很。
3、喜欢完美型朋友
人与人之间要想互吸引才会成为朋友,成为朋友之后交往会变得频繁,甚至有段时间会经常粘在一起,久而久知,就会发现对方的缺点,比如有的朋友小气 、有的朋友爱显摆、有的朋友喜欢讲大道理。慢慢地,就不太喜欢与这个朋友在一起,久而久知,就疏远了。
那么,到底该怎么交朋友?
1、用心交友,展示真我
不要把自己塑造得很完美,朋友之间相处,必须要有舒适度,否则在一起都很累。展示一个真实的我在别人面前,不装也不拘束,不要总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人不可能招每一个人喜欢,你吸引的只是喜欢你的人。你有脾气、有主见,你的人品、个性就是吸引别人的筹码。
2、麻烦朋友也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方式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人都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当你请求别人帮助,而别人也很乐意地帮助了你,那么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也会有一种助人后的愉悦感。当然,这种帮助是要在对方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要让对方觉得累,觉得浪费时间。人的感情都是你来我往中不断增进的,在麻烦人的过程中,他出力,你感恩,双方搭建互助的桥梁,巩固友谊。
作家卢思浩在《离开前,请叫醒我》一书中写道,他的第一本新书刚出版的时候,没有做宣传,书都堆在车库里,他的朋友自告奋勇拿走五百本给他推销,到后来他才知道,这五百本是这位朋友以摆地摊、送客户等形式销完的。
朋友就是这样,互相帮助就是存在的价值。
朋友对你的付出,你只需坦然接受,把情谊存于心底,而不必拘泥于未能即时回报,有亏欠之感。
3、包容对方的缺点,保持边界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后花园,都有自己不想为人说的私密。不要急于对朋友提建议,不要干涉朋友的决定,不要过于渗入到朋友的生活中去。作家刘同在《一个人就一个人》中说,他与朋友的相处方式就是不常来往,但心中有你。
刘同有个学姐,两人经常几年都不见,平时也联系得很少,但两人都很了解对方。他有一次去深圳,只有一下午的空余时间,他想都没想就给学姐打了个电话,学姐就陪他逛了一下午商场,陪他给客户选礼物。那种很熟稔、很平常的状态,就像每天都在见面的朋友。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并不一定要天天在一起,但遇到难题的时候,心中郁闷的时候,需要人支持的时候,真正的朋友就会出现。
4、朋友之间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就如苏轼与王安石,在王安石新政变法中,苏轼与他政见不同,两人在变法过程中,是对 立派,甚至苏轼还因此遭贬。
但两人相互之间因才华而吸引,惺惺相惜。元丰元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诬陷,被逮捕入狱,择期问斩,除苏辙外,无人为其辩护。此时,身处江宁的王安石得知此事后,想到国家危难,想到苏轼的才情,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赶至京城,将自己的亲笔书信呈给皇上,为国家保住了一位人才,为后世保住了一位文坛才子。
多年后,苏轼途经金陵,去看望退职在家的王安石,两人把酒言欢、谈笑风生,乐而忘返。
朋友就是有聚有散,接受别离才能期待再聚。
不要总以为朋友就是每天陪伴着你的人,离开了你,还可以存在你心中的,就是你的朋友。
毕淑敏说:既无朋友又无敌人的人,是既无才能又无力量的人。
珍惜身边的朋友吧,他们是你才能和力量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