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讲书稿?
讲书稿又叫说书稿、听书稿,顾名思义,完整的把一本书讲出来的稿子,那它又和拆书稿有什么区别呢?写作课老师将拆书稿比崳为书评中的连续剧,讲书稿比崳为书评中的电影。顾名思义,一份拆书稿包含数篇文章。讲书稿是几千字详细表述。一般人都觉得讲书稿和拆书稿很难区别,写作课老师又作如下比崳,若欲去某地游玩,书评是旅行指南。类似旅行社门店放的小册子。游客根据旅游手册介绍决定目的地。拆书稿是去某地旅游的全陪。一天一个景点介绍。讲书稿是去某地旅游精华游,一日看尽长安花。形象比喻,帮你弄清何为拆书稿、讲书稿。才可有的放矢。
我们知道,书评是不同于读后感的,读后感一般想到哪里就会写到哪里,有点像随笔,非常自嗨。但是书评是有固定格式的,一般遵循:破题、引题、作者介绍、逻辑主线、亮点解读、立意总结,6大块内容。而讲书稿,就相当于书评中的电影。拆书稿,就相当于书评中的电视剧。
换言之,一份拆书稿包含数篇文章,一般为一本书5-10篇文章,每篇2000字。系统的包含1篇预告+N篇正文+1篇总结,也有1篇预告+N篇正文的形式。讲书稿则是1篇,一般为4000-5000字。拆书的写作难度比讲书稿要低很多,文风接近新媒体文章,建议没接触过的小伙伴们先试一下拆书稿。
如果觉得自己功底ok,那就选择讲书稿吧,一般需要更加口语化的表述,以及风趣幽默,可以调动气氛。
二.讲书稿的写法:
讲书稿的结构框架和书评很类似,一般是开篇、破题、引题、作者介绍、亮点解读、归纳总结、结尾。每个平台的要求也会有区别,以有书为例——
固定开篇:一般会提供,不需要自己写;
然后是破题、引题、作者介绍;
亮点解读:编辑会给固定格式,只需要你填充内容;
归纳总结:编辑会给固定格式,把前面的三四个重点用自己的话再总结一下;
固定结尾:编辑会给,直接照抄;
1、开头肯定要“引题”“破题”【引发读者兴趣】,破题从本质上决定书评的可读性。可选用方法:历史事件、讲故事、举例、科学实验、统计数据、调查报告、亲身经历、名人名言、有趣的观察、身边的事等等跟书主题相关的都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引出书的主题。那么接下来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是新手小白刚刚开始写讲书稿,应该怎么样,从书当中找到答案,填到相关的模板当中。
拿到一本书之后,首先你要找到一个吸引读者的角度找到一个点,也就是说这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什么价值,这部分的构成了你讲书稿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利益。那讲书搞的功能呢,就是你用你自己的观点把一本书的精华浓缩出来,让听众更加方便的学习,所以说你要有一个做产品的思维首先要告诉大家,大家能获得什么。
也就是说在第一部分的利益当中,你要告诉听众听完这本书她能够获得什么,是有用的知识,还是有趣的信息。
那么很多讲书稿的模板,在开头都会给你写说,今天讲的什么某书这本书的中文版大概多少字,我会用多长的时间告诉你这本书的精华是什么。所以有的人套模板也会这么写,但问题是你根本就找不到这本书的精华是什么,或者说你找出来的那句话,根本不是这本书的利益,那你说这个编辑怎么可能会让你过稿呢。
所以问题来了这本书的精华到底应该怎么去找。你是需要把整本书,读完以后自己去浓缩精华,我相信可能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事,或者说没有这个时间。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怎么样找到精华的比较好比较快的方法。那就是你可以通过看这本书的封面封底,还有序言来确定。因为一本书,如果想要卖的好,一定会把自己最最精华的内容放在封面或者封底,这样显眼的地方,或者是在序言当中,他会写上去。这个就是它的卖点。
所以说,你刚开始并不需要说我先把书读完再去总结归纳。因为作者跟出版商他已经帮你总结出来的。你自己总结的,我相信肯定没有作者,本人或者是出版商总结的精辟,所以呢,大家可以先用这种方法找一下精华,然后在读书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思考,去书当中确认自己找的这个精华到底对还是不对。
那我们接着来讲,拿到书以后呢,大家先去看封面,封底,还有序言,把这本书的立意找出来,也就是说这本书的精华是什么,然后呢,自己用一句话来总结。注意这个地方,千万不要直接写原书上的内容,因为讲书稿他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它是不能够跟原书,有太多重复的地方,这都涉及到了版权问题。
所以呢,在开头的部分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大家在写利益的时候,通常会分成三段四段,写得很多,建议大家尽量精简成一句话。
2、破题:当你完成了讲书稿的第一部分利益,那我们来看一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破题的一部分。所谓破题,他的目的就是说要引起听众的兴趣。
那么怎么破题,我自己有一个体会,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可以拿去描述一个生活当中听众能够遇到的场景,这样的话你就会一下子引起他的共鸣。通过引题,写出书的核心内容,把书的主要知识概况。这个时候可以是一段话,但对于立意明确几部分的书,可以分成几部分,比如《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分成“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3个部分,就可以分成3段总结,但是这部分的开头,必须是从宏观上把书的核心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点题明确。因为我们人都是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所以说呢,当你在描绘一个跟他息息相关的场景的时候,比如说我之前写的样稿,这本书叫快速阅读书,那么我在破题的时候,我就是描述了,大家在阅读当中会遇到哪些难题。我就这么写的,如果说问你关于阅读,你遇到过哪些难题,相信你的回答会跟绝大多数人一样。
虽然知道读书有很多好处,但是,没有时间读书,阅读速度很慢,都会让你郁闷不已,更让人郁闷的是你好不容易玩就书,第二天睡一觉起来发现几乎全忘记了。
读书慢,没时间,读完就忘这个事,很多人都会遇到的这个关于阅读的难题。
那这样一个场景是大家经常遇到的,你讲这样的一个例子的时候他就立马就会想到,这就是我之前遇到过的问题,我得听一听你接下来怎么说。
破题,就是把大家从刚开始的,利益的部分,引他继续往下听下去。而且,在第二部分破题的时候,除了我们刚刚说讲这样的一个场景化的描述,你还可以通过,举一些统计数据,调查报告,等等。
这一部分的目的就是为吸引听众听下去,只要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就可以。
3、作者介绍:那么说完了第二部分的破题,接下来第三部分就是作者介绍,你要介绍这本书的亮点,还有作者的亮点。
所以这个亮点,就是说这位作者独有的别的作者没有的经历,这本书当中厉害的地方,就是你要让听众感兴趣说我一定要听这本书这本书很厉害,那这是我们说写讲述稿的好处之一,因为你经常这样写的时候要思考。作者概括,介绍作者的生平、特点、有趣的地方。比如《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奥野宣之,他是一个日本学习方法论的培训师,在日本专门有教人学习的培训师。奥野宣之就是这种“学习方法推广人”,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介绍作者的时候通过这种亮点来体现作者的不同,也可以是作者或者翻译比较有趣的地方。比如《一日谈》作者法比奥•穆恩(Fábio Moon)和加布里埃尔•巴(Gabriel Bá)是双胞胎漫画家,两兄弟都以出色的画技和写作能力成为了蜚声国际的漫画家。更在2011年凭借《一日谈》一举夺得艾斯纳“最佳限期系列”奖、哈维“最佳单刊”奖及雄鹰“受欢迎新晋漫画”奖三大奖项。
那在作者介绍这一部分我举个例子,还是说我之前写的那个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作者是一个日本人他我看了一下他的这个经历呀,我就发现他有一个非常牛的地方是别人没有的。
因为作者他写的是关于如何快速阅读这样的一个主题,而他自己本身呢,却是一个读书非常慢的人,而且小的时候他的脑袋还出过事故,所以说有点儿不太灵光,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他最后成长为了一位每年能写七百部书评的书评家。那这个经历是非常牛的,所以说在作者介绍这一块儿我就加上了这个部分,让读者在听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这个作者不错,有意思,我想接着往下听。
4、正文:那么说完了第三部分的作者介绍,你要进行到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才是你讲书稿当中的重中之重,也就是正文儿,这是你讲述稿里边最主要的一块内容。
大家看模板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发现,在正文开始的时候,各个平台都会要求你说做一个重点预告,跟你说你要介绍这本书有哪三个重点内容值得听众。
比如第一个那个这本书的第一个重点是什么,二个重点内容是什么,第三个重点内容又是什么。很多人看过模板之后都知道要写三块内容,三个重点。
但是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这三个重点怎么写,特别是大家之前很多让我改的这个讲书,就发现这部分的问题是最多的、因为一本书,普通的书来说,二十万字左右。他从二十万字的资料当中找到三个重点,他就会觉得太难了,但实际上我掌握的方法和经验,我觉得并不是非常难,所以分享一下该怎么写。大家先回想一下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那你是习惯。一本书,刚开始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慢慢读呢,还是说。我要速度,我要用市面上各种各样交给我的速度的方法快速去浏览。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都不一样,对不对,那么无论是快速读还是慢慢品读,都是有它独自的好处。但是怎么样能够说读完一本书,把讲书稿的三个重点内容就能找出来呢,我觉得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你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怀疑的态度,带着问题去读书。大家看为什么很多人无论是慢慢读也好,还是快点儿读也好,每次读完书以后真的跟没读一样,更不用说让他去总结归纳书当中的精华内容,这个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读书的时候已经提前预设作者说的全都是对的,全盘接受。
他不会说是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去翻开这本书。这个是我们很多年应试教育所留下来的硬伤,就像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反正就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书本上全是对的,卷子上不可能有错的内容,对吗?
所以大家养成了这样习惯,很多人就是现在看书的时候也是,不动脑,没有自己的观点,我反正我只要看作者说什么就好了,他说的对不对,或者他说有没有道理,不会说是边读边思考。那你自己没有观点自己,都全盘接受的话,你怎么能够帮听众提炼出有用的精华呢。
所以,在学讲书稿正文的时候,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先带着怀疑的思维去预判,预设。然后呢,带着问题读书,自己在边读书边思考边判断。具体怎么做,拿到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序言还有目录。因为有些作者他的逻辑非常好,所以他会在序言当中写上这本书,他都分享了哪些重点内容。而有一些作者,他的逻辑,其实本身就不是很清楚,他自己可能在序言当中说的不是那么明显,这个时候你就要去看目录。
所谓这个目录,就是说这本书的地图。在这个在目录当中,你就能大概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有哪些,这个时候就方便你可以给他归归类,你可以把它归成三大类。
而且,绝大部分的书,他并不是说每一章从头到尾都是干货,一定是有一些,比较有水分的章节,或者说他这章节的内容,有点陈腔滥调并不是很新鲜,所以说在看目录的时候呢,你要先判断哪些章节,你觉得是中枢的重点内容。
然后呢,把你觉得重要的三个内容找出来。那比如说我在看快速阅读书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翻了一下它的目录。
我发现作者其实就想告诉大家三件事儿,一个事儿,就是想解决你阅读速度慢的问题,他介绍了一个流水式阅读的方法,他说能让你的读书速度变快。那第二件事情,就是他想解决你读完就忘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叫呼吸式阅读的方法。第三种呢,就是怎么去管理大量的书籍。这是我看完目录之后我觉得三个重要的内容。
那你说有的时候看书的目录发现我觉得这本书讲了重点特别多,没关系啊,你可以把你认为的重点那种东西列出来,那到最后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重点内容在逻辑上是可以合并到一起的。有的重点内容你读完书以后发现根本就不是什么重点内容。所以说最后呢,你可以把这些观点筛选或者是合并。总之你最后可以总结出三个大的重点内容来。
那像刚才我说我在读快速阅读书这本书的时候。我说我觉得作者第一件事儿,就是介绍了一个流水式阅读的方法。
他说这样的方法能让你读书速度变快,这个第一个重点内容,他就是我通过目录预先判断的内容,但是这个时候我就要想,作者说的是真的吗是对的吗?你说读书速度能变快就能变快啊,我怎么那么不信呢,对吧,这个时候我大脑当中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这样的逻辑。如果作者推崇的这种流水式的阅读方法是不是真的牛?那他具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为什么他能够解决大家阅读速度慢的问题?如果真的这么牛的话,怎么样才能做到这种所谓的流水式阅读呢?
你看,当带着疑问去看的时候,你不光会把这个三个重点内容读出来,你连每一个重点内容下面的小提纲都能读出来。
这样的话你整本书的逻辑大纲就会在你大脑当中形成那接下来怎么办,我常用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问题,先列成大纲。
这样你在写的时候逻辑就会非常清楚,列完大纲之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去书当中找答案。所谓的你找出来答案,就是你要往你的文章版模当中去填的内容,也是你要往正文当中丰富的细节。你会发现,当这些问题你都回答完了,你的正文的内容就会出来。
这样的话你写的时候,你就不会写着写着思路跑偏,也不会出现说,写完以后,讲的没有什么重点内容或者说把真正的重点内容去遗漏掉,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当大家带着问题去读的时候一边找答案一边去判断,无论你的阅读方法是习惯快点读速读,还是说你习惯我就慢慢读,无论你阅读方法是怎么样,当你掌握了这个思路之后,你把这本书读下来你的讲述稿基本上就能都出来。
在这里边我们说补充政务的时候还有个小技巧。在遇到一些作者提到一些观念不太好理解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大家可以尝试在每个关键点的下面或者说每一个观点在下面举一个例子,去帮助听众,去帮助这个听众能听懂。
因为讲书稿的产品思维就是怎么能够通俗易懂就怎么来,因为它最终交付的产品,不是让人看的,而是让人听的,所以说呢,你只要能讲明白,讲清楚,那你这个讲书稿就非常好。而且在写的时候大家也一定要口语化。
你可以在写讲书稿的时候,想象成你现在是在跟你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去聊天儿。
你发现一本好书或者是你觉得这个书里面的内容特别的好,你迫不及待呢,就想跟他分享,这本书里边有什么有趣啊,或者是好玩儿或者是有用的地方,就像你跟她一对一的在聊天儿,在唠嗑儿一样。
拿到一本书,以后我会先翻一下这个封面封底还有序言,尝试找到这本书的利益,然后,我会结合目录找到我觉得重要的三个内容。
接下来呢,我就会转化成问题,把这些问题都列成大纲写出来,最后我会一边参照这个大纲,一边去翻书的内容,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去思考,从这个数里边儿去找答案。
然后,确认自己之前找的这个利益和重点内容对不对,因为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作者他最终想表达表达的意思,你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说这个像这样的问题,你一边带着疑问一边去确认的时候就会慢慢把自己的思路修正回来。在这个读书的过程当中,你把那些你觉得不好理解的难得重点的东西标注出来,等回过头来之后再细读再去详细了解,这样你整个内容就都能出来。完成了全书概况和作者介绍,就开始进入正文的书的主线介绍,这就好像我们做北京中轴线主体建筑介绍,前门、故宫、景山、鼓楼是北京内城的从南到北的主轴线,在这儿提示一点,大多数书都会分明线和暗线,这也是看书评作者阅读水平的地方,能把几条主线都找出来,在这主线介绍部分说出来的书评作者都是很有功力的。我个人在杂志负责书评版的时候,我的老师每次都会重点帮我修改这一段,务必把主线理清楚。
介绍完主轴线之后,就开始按照主线介绍每一个部分的特点、亮点,这段也很【见功力】,既要把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又要说的有趣,能引发读者兴趣。在这部分里,笔记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把摘抄的笔记穿插到这部分内容,并把自己“共情”的部分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来,引发读者的兴趣。
5、完成了第四部分的正文,最后还有一部分就是要收尾,都会在总结一遍,你给听众复述一下,这个讲书稿到底都讲了哪些精华内容,这样五部分下来,就是一个讲述稿的逻辑。最后是重新点题,概况全文内容,既要精准又不能更开头概况的重复,最好能升华内容,比如此书给自己的启示,对自己的影响。如果写不好,推荐序和最后的编者按,出版后记都能给你提示。【升华,拔高立意】
三、讲书稿模板及解读:
讲书稿模板:
你好,欢迎爱书的你来到这里,我是讲书人:XXX。今天为你解读的是《XXX》。该书总共分X章节,X小节,大约X万字,我会用大约X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XXX。
你好,欢迎来到这XX平台,我是讲书人XXX,常言道,君子四艺,琴棋书画,琴为首。琴之为器,大道寓焉。所以今天我便为大家推荐《中国古琴艺术》这本书。
不要用您或者大家,一来是朋友另外是一对一的。
接着意境、故事或者数据植入引题,所以今天推荐《XXX》这本书。
然后作者介绍,写作成就亮点,以及创作该书的背景和故事。解释这本书有多牛:实际上就是做广告,这本书的厉害之处。接下来,我跟大家讲述这本书。
结构化的点不宜太多:4-5个最佳
分析之前要再强调下内容,最后再正式进入内容的讲述
下面讲第2个重点内容:XX 等
分标题的第1 2 3 不要与前面的重复,可以用首先 其次
首先先为大家解释协调
一定不要就理论说理论,一定要举例子,如果书上有的可以稍微加点自己的例子,应该具有普便性
总结:提出原来的重要内容,一句话概括一下
结束语:以上就是这次的重要内容
注意内容:*必须去除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只是忠诚于文章。因为这是让专业的播音员去读,要让每个句子都口语化。
*音频与文字的区别,1。音频是一次性的,不能反复琢磨的过程和时间 必须让句子和用词简单,这才是一篇很好的讲书稿2 。没有听懂的话,这个点的传递就是失败的,要简单更简单3 。不断的强调观点,不断的让大家有这样一个认知。
*不要出现特别长的句子,不要出现太多的定语和形容词,少出现指代的词语(ta),少出现指代的词语(张三很高兴,去买他喜欢的东西,应该要把张三不断的强化)不要用语法去评价,看起来啰嗦有利于听众理解。
*专业领域有专业名词:必须对这些词语进行解释,字面的解释和意思解释:镜像意思:先解释两个字怎么写?镜子的镜,好像的像,意思是……
*名人的理论:大众知道的可以不用解释,陌生的可以代指一位美国学者提出观点,不会让听众产生陌生感,丧失兴趣。
*不是严格的规定,陌生人出现一两个可以的,听到后形成概念,形成一定的权威性。
*既有新知,又能与知识谱系有桥梁-要有过门过桥的话,每个部分要有过度,不要硬生生的开启或者结束。
*音频稿是线性的,不能反复看,重要的观点要重复这,那,他,其他等代词不要用,要用实际名称,括号和破折号是尽量不要用。
四、例文赏析: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你好,欢迎爱书的你来到这里。今天为你解读的是《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6万字,我会用大约23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怎样写出畅销有趣的小说。
写作的年代说来就来了。如今,自媒体兴盛,似乎每个人都是那个有话要说的人,写作看似变得没有门坎,甚至谁都可以打榜获奖。
自娱自乐的碎碎念已经满足不了表达的需要:写小说、出书、热销、卖版权、进军影视圈直达欢场,一切貌似都那么清晰,如在眼前。
可是当我们真正拿起笔来却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比如:小说写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人物模糊不真实,情节枯燥无趣不吸引人,语言平淡没有文采和个性。即便写出来读者也读不下去,更别说花钱去买,这些都是每个初学者甚至职业作家都会遇到的问题。
写书当然是给人看,给更多人看。但是,一本书的畅销,总有它受追捧的道理。那么,如何把写作提升到创作的水准,把小说写到畅销的程度呢?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畅销小说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听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心里也会有个疑问:说的这么好,那教给别人写畅销书的这位作家写过畅销书吗?还是一出道就洛阳纸贵惊为天人呢?听听本书作者的写作经历,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
那么,在谈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大泽在昌,看看他的写作之路。
大泽在昌
大泽在昌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和畅销书作家。在1979年他23岁时,就以首届“小说推理”新人奖出道,可谓是年少得志,不过在以后的11年里,他写了28本书;出乎我们预料是,这些书都只是初版书,如梦初醒的初,一本都没有过第二版,自然也就不是畅销书。
即使他的新书上市,在书店也只丢在角落里,不被看好;直到1990年他的《新宿鲛》出版。
《新宿鲛》这套系列的出版给大泽在昌带来了600万册的销量,使他一举成为畅销书作家。《新宿鲛》系列也斩获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直木奖、日本冒险小说奖等重要奖项。2010年,大泽在昌荣获第十四届日本推理文学大奖,该奖是日本推理文学唯一的功劳奖,专门嘉奖贡献卓越的作家或评论家。
至今,大泽在昌已出版了86本书。如此高产,还能有书畅销和获奖,大泽在昌用了什么法宝,逆袭成为畅销书作家的呢?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这本书的成书背景。写作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是大泽在昌开办的一系列“小说课堂”讲座的内容汇集,共计十堂写作课程和四次课题讲授。讲座历时一年,面对的对象是从日本选拔出的十二位青年写作者,讲授的内容是大泽在昌三十余年写作生涯中的创作经验和写作心得;全方位分解了小说创作中角色塑造、布局谋篇、文字描写、对话技巧、叙述风格等具体问题,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技巧指南和作家养成手册。它既能传授你写作方法和技巧,也能为你的写作职业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好了,以上是对这本书以及作者的简单概述。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下本书的内容。
作为一本写作全技巧的书,它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碎涵盖面也很广;为了方便大家更清晰明了理解这些技巧,下面我主要从五个主要方面进行解读。
1. 角色。要塑造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2. 情节。要写出有趣的情节。
3. 文字和描写。用文字和描写来塑造自己的写作风格。
4. 视角。学会用第一人称写作。
5. 职业。成为职业作家你所要知道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怎样要塑造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平常我们提起某个作家,通常想到的是他笔下的文学人物形象,比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朗台、鲁迅的阿Q、吴承恩的孙悟空,甚至有些人物如此深入人心,已经成了固定代名词,比如,葛朗台就代表吝啬鬼,可见塑造人物有多么重要,以至于有些作家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塑造一个经典文学人物形象,流传于世。
那么,如何让你笔下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呢?
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写得好好的小说突然写不去了。
大泽在昌告诉我们,小说写不下去,很可能是你笔下的人物出了问题。情节出了问题,可以找到某个点修改;角色出了问题,那就要重新开始了。
角色能出了什么问题呢?形象不鲜明,没有个性;形象鲜明的角色自然会推动情节的发展。
怎样才能让角色鲜明起来呢?万绿丛中一点红,要注意烘托,要有对立角色,这里的对立并不是说敌人。
试想一下,如果唐僧也支持打妖捉怪会怎么样呢?估计一个晚上就通关了。正因为一个要打架一个要拉架,一些人想吃唐僧肉一些人不让,这才有了故事。
在某一层面上,二个极端是表现人物的一个大招,而且对手越强大故事就越精彩。试想如果唐僧不支持打妖却没有这个紧箍咒,也没有金蝉子转世的背景,还能有故事吗?来者都不善啊!妖怪就是吃唐僧的,孙悟空一定要打妖怪,唐僧肯定不让悟空杀生,个性鲜明,一物降一物。于是,从东土到西天打了一路子妖怪,打完一波又来一波,写了八十几万字。小说还怕写不下去吗?
人物仅仅有鲜明的个性还是不够的,鲜明的人物未必是有趣的。
孙悟空原则性很强,如果只是一味打怪,读者很快就乏味了。有深度的角色才能打动读者。那么怎样才算是有深度的角色呢?大泽在昌告诉我们:你笔下的人物需要成长。
一成不变的角色是单薄扁平的,变化的角色才会丰满深刻,有深度的人物才有趣。只有角色丰满了,才会有开阔的故事。
我们还拿《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说事儿。
一只生性桀骜不驯的泼猴,最后如何修成正果得道成佛的,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角色成长的故事。这中间他也动摇过打过退堂鼓,一言不合就翘尾巴打道回府,甚至对唐僧动杀心;他也面临过失败、嫁祸、误解和中伤,最终功德圆满胜利完成任务。
从猴到佛,这就是成长。
一路磨难挫折,七情六欲都受到了考验和升华;主人公遇到的挫折越大,境遇越惨,读者对主人公的感情就越强烈,角色也就活了。他们就像在生活中的我们一样,也在成长变化;这就让人很信服,才会让人过目难忘。
再比如,伏尼契笔下的牛虻,年轻时单纯幼稚,历经几场生死打击后,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并为此献出了生命。如果没有这个变化的过程,没有经历生死打击,就很难让人理解他最后的举动。当然不能说变化就变化了,那是要有切中要害的事发生,甚至是一系列的事发生才会让主人公转变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最要紧的是这些事还要符合逻辑,听起来真实可信。
角色具有了变化的属性,读者会很好奇,去猜想主人公下一步要做什么,人物就生动了;似好实坏的角色已平庸俗套,似坏实好的设计则常常能让人物深刻。
不仅如此,还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比如人物的装扮。
举个例子:戏台上,生旦净末丑都有他们自己的妆面,每一笔每一划都符合其角色特征,让人一看,哦,这个是唱丑的,那个是角儿。黑脸的刚猛白脸的奸诈红脸的忠义,短短的一台戏,却表现出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故事,没有超强的个性就疲软了。
它的每一笔每一画都精准的表达了人物特点。再比如:阿Q。这个角色之所以经典也是如此。没有名子、顶着癞头疮、枯黄小辫子、精神胜利法、渴望得到尊重不惜随波逐流闹革命掉了头,一个被污辱和被损害的低层小人物,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名角。鲁迅的每笔对人物外貌衣着的描画,都是在为人物增彩添色。这个就是大泽在昌所说的“氛围”的营造。
角色的重要,还在于它支撑起了情节;有趣的小说,是角色和情节有机结合的产物,情节让角色成长也让角色成活。下一条我们说说情节。
好了,上面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个主要内容:深刻的人物角色不仅个性鲜明,还需要成长变化和氛围的营造。成长的角色,更深刻更真实也更丰满。
说完这个,咱们来看看第二个重点内容:情节不动人,读者就不会买帐,而有趣的情节总是让人着迷的。
那么,怎样写出有趣的情节呢?
试想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你拿起书就不忍再放下,或者放下书还沉浸在故事里?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脑海是不是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故事走向的思考?又是怎样的有趣,吸引你停不下来呢?
大泽在昌告诉我们:有趣的小说有二种,一种是“变化”小说,一种是“谜题”小说。小说必有谜题,不仅推理小说,普通的小说也存在谜题。
那么,什么是“变化”小说呢?用一句话来讲就是解决问题的小说就是变化的小说。比如,《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是问题,挖土刨石是解决办法,最终大力神之子移山是故事结果。这个过程就是一部“变化”小说。
什么是“谜题”小说呢?推理小说都属于”谜题“小说。比如:大泽在昌的《新宿鲛》。
什么是最理想的形式呢?在变化的过程中,最终解谜。这个不太好理解,我说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田忌赛马》。
赛马这件事是变化的,在马的脚力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输赢是个变数。双方都有上、中、下三个等级马匹。在这里,赛马这件事是问题,参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未必赢。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注吧,我能保证你赢。为什么孙膑有把握赢?这是一个谜题。最后赢了揭晓答案。这个故事就包含变化和解谜两个要素。
我们知道了有趣的小说都是有谜题的,那么怎样把这种谜题放在故事里呢?这是情节设计的一个关键。有谜题才会让读者沉入猜谜解谜的乐趣,特别是推理小说,谜题就是小说的命。谜题也不要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才解开,为了防止后劲不足,大泽在昌提示我们,要在小说的三分之一处解谜,然后再设谜;如抽丝剥茧般再解谜,反复让读者受虐,吊足胃口,小说才吸引人。
在一部小说中常会有几个点:起、承、转、合。小说的情节起伏变化让读者有带入感,像冲浪一样有涨有落;波澜不惊的情节实在难以让人读下去。设置谜题常常在这四个关键点上。
怎样理解起承转合呢?“起”可以理解为制造问题,“承”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转”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出现偏差,“合”可以理解解为旧方案无效新方案解决问题。
是不是还不太好理解,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谈恋爱来说吧。相识是“起”,相恋是“承”,失恋是“转”,殉情是“合”,殉葬的殉。当然不同的作家,设置关键点的位置相差很大,有人从相恋写起,然后在回忆相识的关键点上设置谜题,为失恋提供反转,在失恋后解谜再设谜题,为殉情埋下伏笔;有的作家直接以殉情写起,开篇就是个谜题,然后在相恋中埋伏笔,在失恋环节中解谜,最后达到高潮。
高妙的小说甚至会出现几次反转,这就大大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小说自然也就有趣了。
猜不中故事走向才是吸引人的所在,如何让陈词滥调的故事题材吸引人?答案是:剧情的反转,多造意外。这就需要在行文过程中沿途多埋下几个伏笔,以便让后面的反转看起来足够真实。让读者惊叫起来,“啊,原来是这样”,那时,你就赢了。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是本书的第二个内容:设置谜题才能写出有趣的故事,以及可以设置谜题的关键点。要多埋伏笔多设谜题,这样才能让故事反转。有趣的小说总是包含解谜的过程。
接下来为你讲述本书的第三个内容:怎样用文字和描写来塑造自己的写作风格。
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读到某篇文章时,我们立刻就会猜到这是哪位作家的作品。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与众不同呢?他们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有的表达方式又有什么技巧呢?答案就是:文字和描写。这既是作家个性的表现,也是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有多少作家就有多少小说的写法以及文风和个性。题材一样,甚至故事情节都一样,为什么依然有他们自己所独有的风格呢?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个事儿。
写作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精准的措辞和逻辑是正确输出信息的基本要求。正是由于对文字近乎苛刻的要求,才有了这句“僧敲月下门”的经典传颂,“推敲”二字就由此而来。怎样才能做到措辞精准和逻辑正确呢?
没有其它办法,只能推敲推敲。不仅做到措辞精准和逻辑正确,文字还要有节奏感。假如摆在你面前有二种文字,一种文字读起来如流水一样顺畅,没有阻碍,一种呢,无论怎么读,都不能在脑海中形成连贯的画面或思维。
为什么呢?大泽在昌告诉我们,这两种文字的最大的区别在于“节奏”。熟练的写作者写的文字,上下句会衔接得很好,段落与段落之间很顺畅。这样,读起来就很容易。怎样理解节奏呢?打个比方,文字的节奏相当于音乐的韵律节拍,无论节奏疏密还是轻重,它都是有规律的,这就是节拍,节拍不要乱,听起来就很娱悦,甚至还会让人随着节拍手舞足蹈。
掌握好节奏很容易带动读者的情绪,读者能踩到点上,就容易体验出文字的美感。就像中国的古诗词,讲究平仄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容易记诵,即使讲的不是故事,哪怕只是一种情绪或者一处风景,也仍然吸引着我们,这就是文字的魁力。
据说米兰·昆德拉就是用编曲结构,来安排小说的。足见艺术是相通的,可以借鉴的。
如同节奏的密疏,描写要讲究轻重浓淡。所谓描写三要素就是“场所”“人物”和“氛围”。什么叫描写?传达这三个要素的内容就叫描写。
如同角色支撑情节,描写的支撑是文字。描写不能平均分配,正如前面所说,要讲究轻重浓淡。比如,写一场恋爱场景。一个女孩推着行李箱走向车站。如果只写人物就太单调了,这时就要注意场所和氛围,描写场所和氛围也是为烘托人物。
可以把时间定在樱花开放的季节,很久以前,女孩和男孩相遇,那时是花开,如今是花落。或者写写火车,为离别或殉情埋个伏笔,为以后的情节做足铺垫。描写现在的樱花,重点是为了回忆过去,这样轻重就出来了。写女孩在铁轨前久久站立,看似一点而过,实际上是为以后女孩卧轨殉情做足前奏,真正的浓墨重彩在后面。轻重浓淡就出来了。确定表现的重点,然后恰如其份的表现这三要素,这就是描写的秘诀。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是本书的第三个内容:好的文字不仅措辞精准富有逻辑,还要有节奏感;合理安排描写三要素,做到轻重有度,浓淡相宜。
接下来为你讲述本书的第四个内容:运用第一人称写作需要消除三大障碍,你的小说才会真实亲切,感动读者并引起共鸣。
写过小说的人都知道,在下笔前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视角问题。采用什么视角写作将直接决定如何叙述一个可信的故事。你是用第一人称写作还是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写作呢?那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上帝视角。
所谓上帝视角,就是第三人称角度,它全知全能,知道故事的一切细节。大泽在昌告诉我们,在日本,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并不为人所接受,甚至在参加新人奖时会带来负面影响。不用第三视角,第二视角又极为人所用,那么你就要掌握第一人称写作。
学会第一人称写作并非易事,首先要学会消除三大障碍。
第一障碍:视角混乱障碍。就是无论你切入的角度如何,都要经得起推敲,不能有逻辑上的矛盾。明明是用第一人称,却能知道别人的内心想法,明明“我”不在场,却知道他人的个体生活,这样写就不对了。举个例子,“我跌了下去,起来时额上鼓起一个青包,小华听到声音从床上跳起跑了出来。”青包,自己是看不到的,你不可能站在自己的对面,这就不符合第一视角表述。“我”不在场,肯定也不知道小华当时在床上。这也不符合逻辑。这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才能做到的。
如果用第一人称,就要改成“我跌了下去,额头疼痛难忍,一抬头看到到小华站在我面前,光着膀子衣服也没有穿,肯定是刚从床上爬起来。”这样视角就统一了,疼痛的感觉只有“我”知道,小华没穿衣服是因为在睡觉还是乘凉,只有小华知道,而“我”只能猜测。一个视角叙事,避免了混乱。
第二障碍:信息入口障碍。《圣经.约伯记》有这样一句话:“唯有我一个逃脱,来报信给你。”说的是个什么事呢?说的是上帝为证明约伯的虔诚,让魔鬼夺取了约伯的孩子,财产乃至一切,只留了约伯的生命。约伯的仆人跑来对约伯说的就是这句话: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大江健三郎曾把这句话当做他的小说创作原则。真实的必要,传递的必要,因为唯“我”一人知晓。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唯我一人”,意思是仆人是唯一的目击者,“我”作为信息的唯一入口,也是唯一的信息传递人,“我”要保证信息的正确。怎么传递?以第一人称,真实传递亲眼所见,而不是靠猜想和虚构。
第三障碍:第一人称形象个性传达障碍。如何表现作为主人公的“我”的形象个性呢?答案是:通过对话可以突出作为主人公的“我”的角色性格,弥补第一视角的不足。
由于不是上帝视角,也就不能“用他(她)以前如何如何”之类的方式直接表述,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对话。比如,有位陌生人对承诺不再饮酒的主人公——“我”说出,“我认得你,上个月你在酒吧喝醉了酒,打了架”,这时“我”摸了摸额上的伤... ...这就给读者传递了主人公不可言说的隐情,“我”是在撒谎还是另有苦衷,情节一下就拓展了,人物个性也凸显出来。这是第一视角写作跟上帝视角的不同,第一视角一定要通过别人来表现做为主人公的“我”的个性。
视角混乱障碍、信息入口障碍、第一人称形象个性传达障碍这三大障碍解决了,你写作的情节就真实亲切,容易带动读者情绪,引起共鸣,做到这些你就掌握了第一人称写作技巧。虽然很难,却可以检测你的写作水平。所以啊,掌握了这种写作手法,你向职业作家的道路又迈进了一步。
好了,以上就是为大家讲述的第四个内容:运用第一人称写作需要消除三大障碍,你的小说才会真实亲切,感动读者并引起共鸣。
下面,为大家讲述本书的最后一个重点,也就是第五个内容:作为作家的你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
而大泽在昌告诉我们要五年或十年后再出道为目标。 如果没有太多人生阅历或写作经验,出道早未必是好事,没有持续的“输入”,很快你就江郎才尽。所谓作家,就是持续写作,少年成名而又老有所为的作家毕竟很少的。
那么,以什么方式出道呢?一种是参赛拿奖,参加含金量高的新人大奖赛;一种是直接投稿出版社出书。哪种方法最好呢?当然是参赛拿奖,获奖并不是以后就万事大吉了,要用心创作决定自身命运的前五本书。这五本书将决定你能否成为职业作家。
作家的身份伴随的是写作,不写了也就不能称为“作家”。那么驱使作家不断写出作品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泽在昌坦率地说:是畅销和获奖。
一个作家要想走得长远,必须要写出高于现实的真实作品。有些写作者只会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熟悉的事,如果作为职业作家的话却是危险的,这可能让你的职业道路不会很长。只描写现实自身的体验不是职业作家所为,随着写作的作品增多自己生活中的素材也会很快耗尽,因为身经体受的生活毕竟有限,主人公不能等同于作者。
那么,如何保证能够持续“输出”呢?大泽在昌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观察,这是我们灵感和写作素材的源泉,而且还要坚持每日练笔,让写作成为习惯。
同时也要跟其它作家保持关注,找到你的竞争对手,这样也更容易激励自己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喂,大泽,在做什么啊?”
“我在写一部全新风格的小说,下个月完稿。”
听到别人的写作计划,你马上就有进取的欲望了。他们是你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你最好的朋友。
作为作家,特别是刚出道的作家,如果能有约稿机会,千万不要拒绝。不管是随笔还是短篇小说,一定按时交付稿件,因为每一次发出去的稿,都代表着可能换来更多的出版机会。
当然,正如大泽在昌所说:说到这种程度,做不到的人还是做不到。至于原因,也许就是那种叫做“才华”的东西吧!
我想,即使做不了职业作家,有故事的你,读过这本书,至少也会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好了,说到这里,《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讲述完了,下面,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今天为你讲述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重点,我们提到的,是如何塑造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个性鲜明,有成长变化的角色是令人难忘的,同时不要忘了氛围的营造。
第二个重点,我们又讲述了在关键点上设置谜题。谜题不仅存在于推理小说,也存在于普通小说中。有趣的小说总是存在解谜的过程,不同的作家设置谜题的关键点也会有区别,总之,尽可能多地埋设伏笔,以便提供情节反转。
第三个重点,好的文字不仅措辞精准逻辑正确,还要像音乐一样富有节奏感;描写有轻重缓急,要形成自己的文风和个性。
第四个重点,学会运用第一人称写作,这个技巧是走向职业化道路的必修课。掌握这个技巧需要消除三大障碍,你的小说才会真实亲切,感动读者并引起共鸣。
第五个重点,我们讲述了,大泽在昌给写作者提供了一些职业上的见议,比如,如何出道,如何保持持续的写作输出,如何激发写作热情,甚至如何放弃。希望对你的职业规划有个参照。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为你讲述的全部内容。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