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还有一句话叫“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应当是超越方法论,应当是“授人以欲。”我们用两个小故事来解读“授人以欲。”
第一个故事。一位游人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有些知识并非学生很乐意去学,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二个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讲起小时候他经历过的一件触动心灵的事: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躺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因为自卑。
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小孩鼓起勇气对她说:“我要一个黑色的。”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了看小孩,旋即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
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教育工作中,你是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你是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能力过人而年薪超过百万的查尔斯说:“我认为我拥有的最大财富是能够激起人们工作的热忱。”“激起人们工作的热忱”不正是“授人以欲”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下一代的一种思想观念。“欲”就是植根于内心的兴趣、愿望和为之而努力的激情,它时刻影响着人的行为。某位著名教育家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特定的教育阶段,针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率性而为的孩子。他们好动,容易分心,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畏难、消极的心理。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立竿见影的教学,吸引他们去学习知识,培养兴趣是最为重要的。不喜欢,没兴趣,在这种心理下哪怕成年人都很难去学习,何况是群稚气未退、懵懵懂懂的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思索并寻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