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做报告的人有很多,但有一个人的报告深深的触动到了我,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他就是来自平度高级实验中学的于永杰老师。
凡是优秀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于老师也不例外,但他的思想不是那种喊口号式的,而是特别的接地气。他不是盲目的随大流,而是始终能保持真我。他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授课和班主任工作。因为他从未忘记自己也曾是一名学生,也曾经历过无数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的分辨出谁的课上的好,谁上的一般。因此他说“你可以回想你学生时代喜欢的老师,然后让自己成为一位那样的老师。”听到此,我的心灵被触动了,学生时代的回忆涌上心头。
小学一年级快结束时,我们要搬家,很快我就要转学了,但我清晰的记得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好像是让我们拿着本子去讲台找她批改作业,批完了我的作业,老师好像很生气。可能是我做的不好,错的太多,然后她就将本子重重的摔给我,并且说“赶紧转学走吧!”现在我想起来都很心酸,可是当时小学一年级的我并没有哭,也没有回家告诉家长,而只是非常木然。用心理学的观点,也许是当时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但是这么多年来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难以抹去。就像手上扎了一个刺,时间长了,表面都看不出两样,可是刺没有拔出,按上去还会疼。
还有一件事是我刚上高一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又搬了新家,而且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新课程,种种变化凑到一块让我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不适应,学习上感到非常吃力,情绪也非常低落,整天以泪洗面。现在想想那个时候都有点抑郁了。最后没有办法实在没有办法就休学了一年。我的成绩好像一直处于班级十几名的位置,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差不多。所以我是属于中等生那一类,既没有尖子生那般吸引老师的眼球,也没有差等生那般让老师操心,所以我反而成了让老师关注最少的那一类。现在我总在心里想,当时为什么没有一个老师找我谈谈话,问问我心里有没有什么想法,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为什么一个都没有?我当时就是属于那种被动的学生,那种从来不好意思主动找老师的学生。我带着一堆的心里困惑走完了我的初高中生涯。最后考大学我一门心思要学习心理学,既是帮助和救赎自己,也是想更好的了解他人,解开我人际关系当中的种种困惑。
我还想到了小学时曾经因为我新家的学校比原来的学校提前一年学英语,暑假放学我回到原来的地方找我的小伙伴玩,我让舅舅找来黑板和粉笔,我教我的小伙伴们学英语,有模有样的当起了老师。于老师的一席话仿佛带我穿越时空找到了生命中尘封的宝盒,上面已落满了尘埃,而今天我将它擦拭一新。
原来当老师的梦想早就有,不想让自己的悲剧重演的志愿也一直都在。可这么多年一直徘徊在教师岗位门外,直到如今正式踏入教师的大门,我以为自己只是在为生计找一份谋生的职业,我以为我已经找不到什么高大上的梦想来支撑我的工作,可是今天我却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我的“初心”。我真心的希望我给孩子们带去的是知识和快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不给他们带来伤害。写到这里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感慨,找到“初心”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