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随想
五一节快到了,高兴,期盼放假,设想着五一节干什么。
由五一节我想到,制定节假日的人真好,让人们有张有弛,否则,神经绷得太紧真会受不了的。
这真让我佩服起那些制定各种节假日的人来,他们是有智慧的人,他们是了解人性的,并依据人性来制定不同时期的节假日,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他们对人性的了解很彻底,这些有智慧的人不会像普通人那样不了解人性,他们没有根据人内心的想法去判人的罪,也没有对人上纲上线,把人的思维、言行用一个“理”字牢牢地捆绑住,他们知道人还有性情。
有智慧的人,有德的人既根据理,又根据性情因势利导,让人明白是非。他们不会根据莫须有的东西,人们不易把握的心去评判人,他们会根据实实在在的东西去评判他人。如果他人言语行动确实触犯法律,就会绳之以法。
有智慧的人,有德的人就是如此,他们并不以自己高尚的品格而要求全天下的人都像他一样。越是对人性不太了解的人越对他人要求苛刻,越上纲上线,恨不能连别人的心都要挖出来看一看。这些人实际上思考人性,思考人生太少,不够宽容。实际上,好多品德高尚的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要求并不苛刻,并不诛心。这就是品德高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同样,己所欲,施于人,自己在困境时,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别人也想这样。既然自己想要如此,那么把自己想要的施于人,这样做才好。
我在网上,甚至简书上看到骂人的话,指桑骂槐的话,我就在想,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骂人,说脏话,指桑骂槐的话,是不对的。有理说理,何必要脏话连篇呢?自己肯定不想被骂,想让人给自己讲道理,那么施于人,自己也不要骂别人,也要给别人讲道理。一个人的素质其实从他的文字中就能反映出来。说话,写文不可不慎呀。
有德之人,圣人都是严于己,而宽于人的,对人对事都会从人性上去考虑问题,而不单从理上。有这样两则故事: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从这两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孔子是根据人性,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事的,并不一味要求人有高尚的品行,有舍己为人的精神,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孔子对一般人的要求是很人性化的,他在人们做事时,看到人性所起的作用,而不是一味从天理上,从大公无私上要求人们。可见,圣人,有德的人,有智慧的人为人处世,及对待他人都是以人为本的,都是要考虑人性的,而不是一味从理上,从纯净的心上去考虑问题的,否则,人就很难统治,作为人,也太艰辛了。
而一般的人不了解人性,对别人一味高标准要求,结果,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对别人要求高,眼里容不了沙子,同样,别人对你亦如此,这样,就也可能形成了苛刻待人的世风,对人对己都不好。
我们对人应该学学圣人、有德的人、有智慧的人对世人的态度,不一味高标准要求他们,而要根据人性去要求他们。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乐很多。每一个阶层的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很差劲,都会觉得自己有可以肯定的地方,有自豪的地方,这样,人才能快乐的,自豪的生活。
愿我们以己所欲,施于人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吧,以人性与理的结合去待人吧。五一节竟然让我感想这么多,希望我的随想对你有点儿益处,愿我们所处的环境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