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全文5200字,阅读10分钟,获得一份精力管理升级方案和保持精力充沛的核心要点,让效能产生无限价值!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每次你做了非常棒的一天规划,充分合理的利用了所有的时间,但是到了下午你却发现,你的完成的速度远远的低于你的预期,你根本就完不出规划的任务,然后你沮丧的想做规划根本就没用,还不如不做呢
这个月你定下了目标:要每天晚上学习/读书/写作1个小时,但每当忙碌完回到家后,感觉身体已被掏空,只想瘫在床上目光涣散地刷手机。又或者拿起书/打开课程打算听课后发现自己半点都看不进去书、听不进去课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都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甚至提前安排好了计划,却还是不能够保持高效并获得满意的结果呢?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只注重管理时间而疏忽了精力管理,也因此就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时间,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完成目标。但实际上精力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除掉睡眠时间,每天剩下约16个小时的可支配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如果我们的精力在质量、多少以及集中程度等方面缺乏良好的管理,那么我们就会持续“心有余而力不足”,“计划很完美,身心不配合”的状态。
精力管理的三个维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管理我们的精力呢?我把精力管理[1]总结成三个维度,分别是:体力、心力和脑力。
体力:指的是身体的能量,它能够源源不断为我们的精力续航,可以说体力是精力的基础来源。比如体力好的人精力会更旺盛,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长时间工作更不容易疲劳。体力和我们的健康状况、饮食选择、运动习惯、睡眠质量都有关系。
心力:就是指情绪、思维意识、精神意志等,是乐观积极还是悲观消极的情绪、思维会影响到效率的高低、意志力的强弱以及行动力的转化等等。如果早上起来后遇到了好事,心情非常好,一天都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更有行动力。
脑力:指的是我们大脑的创造力和注意力,它对人的学习、记忆、认知决策、理性思考和逻辑判断都有影响。有意识的训练和有规律的充电能够让我们的精力更加具有可塑性,且持续有效的输出,能够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体力、心力、脑力这三个维度既是独立存在又是互为影响,比如说,当一个人的身体不好时,那么他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而糟糕的负面情绪又会影响到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而反过来,也是同样的,当你的思考能力受到限制时,你的精神意志也会变得脆弱,然后产生焦虑压力等情绪,影响体能恢复。
所以在认识到精力是一种状态,是调用了“身、心、脑”的综合状态后,我们就能对很多没法做下去的事情有重新的理解
比如说某运营人员,要写一份推广方案,却总觉得自己找不到感觉,认为自己是没有休息好,太累了,没有心情写。但在假期中连睡两天,却发现自己依旧没有休息过来,写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因为这种状态,并不是身体的疲劳导致的,而是大脑的精力不足,所以补觉是没有用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补充大脑上面的精力,比如说换个脑子,看看书,去散步,跟有趣的人沟通,交换思想。
再比如,有人总是觉得工作很累,提不起精神,往往是在心力维度缺乏精力,需要的是在自己的工作中间找到意义感,辞职或休假可能会让自己觉得工作更加没有意义。
你的计划总是完不成是哪个维度的精力不足?
接下来先给大家分享体力管理的三个锦囊,快速提升精力,让身体支撑起你的梦想。
高效恢复能量——睡眠
无论是操持家庭大后方的全职宝妈,朝九晚六的上班族,还是996/007的加班狂人、创业狗,在一整天的精力消耗以后,都需要通过睡眠来进行自我修复,以获取第二天的能量。
如果无法获得足够【高质量】的睡眠,那么我们的精神和体能必然会逐渐下降。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包括专注力、记忆力、创造力等的衰退,情绪变差,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医学病症的诱因都与睡眠不足或是睡眠过度相关。
在普遍认知中很多人都觉得,晚上要睡够8小时才是最佳的睡眠时长,但事实并非如此,睡眠时间不仅是因人而异,而且还会因年龄阶段、大脑α波整合度等不同发生变化。
在我们熟知的名人中,比如爱因斯坦、达.芬奇每晚只需要睡2小时,还有拿破仑、彼得大帝、丘吉尔、爱迪生等人每晚只睡3-4小时;也有像柳比歇夫,据说每晚需要睡10个小时的。
目前,成年人公认的睡眠时间标准是7~9小时,不过,我们都知道“标准”其实是有很大的上下浮动空间的。之前还有一项研究表明,每个人需要多少睡眠时间取决于我们个人【相信】自己需要睡多久,比如你觉得你睡6小就够了,那么你就可以只睡6小时。
睡眠周期的理论
睡得少≠精力萎靡,睡得多≠睡得好,睡眠时间需要考虑睡眠质量和效率两个维度,因为这也是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精力状态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很多关于睡眠的书籍中,比如《斯坦福高效睡眠法》《睡眠革命》《超级精力管理术》《精力管理》等等,都有详细的解释和研究,在交叉验证后,可以总结与延展为:
我们每晚的睡眠基本都由2种类型构成: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sleep,简称NREMs)和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简称REMs)。
这两种睡眠类型是交替出现,循环往复的,它们每交替一次,就称之为【一个睡眠周期】,时长约为90~120分钟。一般来说,每晚我们会经历3~5个睡眠周期。
而每一个睡眠周期,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NREMs睡眠阶段1(入睡期):睡眠的开始,昏昏欲睡的感觉就属于这一阶段。持续时间为5~10分钟。
NREMs睡眠阶段2(浅睡期):开始正式睡眠,眼球停止运动,心率减慢,体温降低。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整晚约有45%的时间在这个阶段
NREMs睡眠阶段3(熟睡期):这是处于浅睡与更深层次的深睡眠之间的过度,持续时间在40分钟左右。有些学说中把这一阶段和第4阶段合并,统称为深度睡眠阶段。
NREMs睡眠阶段4(深睡期):在这个阶段里,脑电波处于δ波,脑子处在几乎完全关闭的状态,血压、课题课题心率为一天中最低点。也是身体机能修复的最重要时期,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个阶段我们很难受到外界影响醒过来,即使被叫醒,一时半会也很难清醒过来。
REMs睡眠阶段5(快速眼动期):经历了前面4个均不出现眼球快速跳动现象的non-REMs睡眠后,我们会进入一次快速眼动期。这一阶段的大脑活跃程度几乎和清醒时差不多,会通过连接白天的知识经验来增强记忆力,促进学习和神经生长。通常会有翻身的动作,并很容易惊醒,持续时间在5-10分钟。
在REM阶段结束时,我们会经历非常短暂的”微醒“状态,不过因为持续时间太短,我们第二天也记不起来,然后就进入到下一个周期了
因此,我们每晚的睡眠都处于“睡着-醒来-睡着-醒来”的状态,从一个睡眠周期过渡到下一个睡眠周期的循环
睡眠周期的应用
1、正确认识睡眠,根据睡眠原理进行自我观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精力恢复时间,遵循睡眠周期的整倍数去规划入睡和起床时间,做到无痛,不对,是轻松起床
比如,你计划早晨5:00起床,一个睡眠周期是90分钟,你要睡4个睡眠周期,也就是6小时,那么建议把入睡时间调整到23:30。如果在23点睡或0点睡,那么5:00的时候,处于阶段3,强行起床会打碎一个睡眠周期,会起床气很重,心情不愉
2、睡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夜间睡眠的第一个周期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的休息效果远远比后面的睡眠周期要更好,这就好比我们肚子饿时吃的第1个馒头的饱腹感价值远远高于第2、第3个馒头一样。
第一个睡眠周期的睡眠质量得到保证,那么整晚的休息效果就会更好,重视最初的黄金90分钟睡眠
睡6个小时的人白天的精力状态/工作效率,比睡9个小时的人更好,可能就是因为第一个睡眠周期质量的差别
02补充能量燃料——饮食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俗语显示了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当我们在饥饿的状态下工作、学习时,往往会导致心慌、情绪不佳、精力难以集中等等的身体反应,甚至,饿过头了还会出现手脚发软、头晕眼花的情况
所以,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到足够的糖分转化成能量,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作。注:人体血液中含有的糖分称为血糖,绝大部分是葡萄糖
饮食的三大原则
从精力管理的角度而言,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有利于我们控制注意力、稳定情绪、抵抗压力和冲动,对精力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饮食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控制血糖的升高程度,少吃高GI的食物。
高GI食物更容易令人犯困,白天要想更高效率做事,建议少吃。原则上尽量选择低GI的食物
GI是GlycemicIndex,血糖生成指数,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状况。
GI的数值越高,对血糖的影响越大。按照血糖生成指数对应食物,可分为高、中、低三类(如下图↓)
注:手机也可以下载薄荷APP查询,输入食物名称,下滑即可查看血糖相关中的GI指。
原则二:少吃多餐,一天三顿改为五顿
刚刚有提到精力需要有物质载体,也就是通过食物来提供能量的,因此,每一次进食,能量也会随之产生波动曲线。即“摄入食物→血糖上升(精力曲线向上)→消耗食物→血糖降低(精力曲线向下)",一般来说,饭后三小时,血糖值会降到低点,对应的精力也落入低谷。
我们要想将精力曲线变得更加平稳,而不是波澜壮阔的上下大波动,非常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少吃多餐
三顿正餐建议吃7分饱,而补充的两餐可以在午饭前和下午茶时间,推荐吃坚果、酸奶和水果这一类的低GI健康零食,避免糖果、甜点和汽水这样的高GI零食
原则三:多喝水,增加新陈代谢
人的身体70%是由水组成的,大脑更是高达80%。很多人在觉得疲劳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正疲劳了,而是身体缺水带给你疲劳的感觉。比如夏天在室外被”烤“完一顿,出汗比较多时,会有头晕/疲惫的感觉,虽然可能没有感觉到口渴,但是出现疲劳感了,很大可能就是因为缺水导致的
保持精力得让身体有足够的水分,有两个方法可以判断出自己每天的喝水量是否足够。①用体重除以32,得出自己每天大概需要多少升水。比如我48KG,除以32,大概就是我每天需要喝1.5升的水,500毫升的矿泉水喝3瓶;②根据排尿来判断。尿的颜色清则说明喝的水足够,反之,颜色深则说明喝的水不够。
如果喜欢喝饮料、奶茶、汽水,注意控糖,最好是选择无糖或少糖,糖分摄入过多容易让人疲劳犯困的状态
03扩充身体能量——运动
如果说睡眠影响精力的修复速度,饮食维持精力的供应平衡,那么运动则保证精力的续航能力。
根据研究表明,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同时对大脑、情绪等等都有非常大的改善作用。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肌肉细胞中会产生更多的能量线粒体,这些线料体会将葡萄糖和脂肪转化为ATP(ATP是许多生命过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让我们更有耐力
而且运动可以提升心脏压送血液到全身的能力,增加脑部供血量,且增加身体的携氧能力,提高大脑的整体功能和认知能力。
运动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产生大量的神经质递和提升化学质水平,在运动过后会使得我们感到精力充沛、能量满满,改善情绪和提升积极性
所以,可想而知,运动是提升精力,强身+健脑+修心最便宜的“特效药”
运动的建议参考
(1)运动类型
一般来说,能高效提升心肺功能以及耐力的运动类型是我们增强脑功能、改善情绪、促进精力扩增的首选,因此,比较建议以有氧训练或有氧+无氧结合的运动项目为主。
有氧运动的项目有很多,比如像训练内容主要侧重于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游泳,跑步和登山,还有像能锻炼全身肌肉,提升体能的跳绳训练等等
以我自己为例,目前的运动主要做的是“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入门级10分钟左右,不需要器械,场地要求也不高,时间/效果比率又超高的,这是我喜欢它最重要的原因,有时间我还会加上跳绳运动一起。
在这些运动项目中,跑步虽然是很多名人喜欢的,但我在前两年尝试过几次后依然划在不喜欢的列表里,一方面是雨天和出差不方便,另一方面是每次跑步被风吹得脑袋不舒服,享受不了运动的乐趣也没法持续下去。
所以,其实选择哪种运动项目,最适合的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目的、现实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去做选择,你只有在尝试后喜欢上了,你才会愿意持续做下去。
(2)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方面,建议中等强度的运动体验更好,即在运动时呼吸心跳加快,但是能够自如跟人说话,说明这个强度是合适的。另外,如果有配带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通过心率指标监测自己的运动舒适区间,可以用这两个公式计算:
①最高心率=220-年龄②舒适的区间:最大心率×60%~最大心率70%
比如说我今年28岁,计算出来最高心率是192,那么我的运动舒适区间在115~134,会比较健康,在运动过程中比较舒服,不容易出问题。
(3)运动时间
运动时长:有氧运动一般情况下建议每次在30分钟以上,不过现在很多的组合式训练的强度的不同,时间长度也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状态去选择,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上来就选高强度的,一顿猛冲,把肌肉拉伤,循序渐进地养成运动习惯为佳
何时运动:其实没有什么限制,除了不建议饭后两小时内运动,其它时间都OK,毕竟不是专业运动员,没有太大的讲究。当然,如果运动时会出现低糖情况的,注意要提前补糖
时间有限,但精力更为稀缺,若有时间却没有精力,就相当于一部手机,有着非常好的功能,电池却没有电量,一切都是白搭。
所以,从体力管理开始,打造自己的精力升级方案,在拥有稳定容量的电池,再进行有效合理的精细管理。
原文首发:个人公众号「H音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