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在藏区只要用一片瓦片压住的东西,或者是旁边放着瓦片的,就说明此物有主了,大家就不会再碰了。大家除了对这样的习俗给予尊崇之外,有想过为什么流传这样的习俗吗?有想过这与经济学有关联吗?
在1869年,美国曾经发生过一个案子,案中原告聘请了两名工人帮他去马路上收集马粪,但马粪太多,工人拿不走,于是把马粪堆在马路旁,准备回去拿车子来拉。他们走了没多久,被告来了,看到马路旁没有任何标识的马粪,就问巡逻的人,巡逻的人回答说,不知道这是谁的马粪,也没人来搬走。于是被告把马粪运走了并倒在了地里,这时工人们拉着车回来了,一看马粪不在了,于是到处打听,原来是被告把它们运走了。那时候的马粪可是宝贝,庄稼都靠它呢。于是,双方发生了争执,闹到了法庭上。
案子怎么判,各说各有理,而且好像都能站得住脚。只是,判案的结果影响却可能极其的深远,只是当事人还未能看到而已。如果判给原告,这是不是说明法律是保护原创的。毕竟被马车主人遗弃在马路上的马粪,当时的政府也没明文规定是属于谁的,那是不是就说明了散落在地的马粪是属于无主之物,而当工人花力气把它们收集在一起时,工人们付出了劳动,这个东西就应该属于原告;如果判给被告,是不是在间接告诉人们,我们的法律是允许人们去掠夺别人的财富的。因为当时的政府也没有现代的环卫工人,那堆积好的马粪一看就可以猜测到那是有人已经花了劳动力的了,说明是有主人的了,如果把它们拿走,那不是掠夺是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在藏区的约定俗成,那一定是在人们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后才择优形成的,形成这一约定的背后推手岂不正是经济规律吗?不正是对效率权衡的结果吗?
一直以为经济学是高深莫测的,但是当听了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时才明白,原来经济学是无处不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