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分手的痛苦和刚入职场的转换期同时袭击了我,要不是有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和陪伴,想必刚开始在北京漂泊的我的这段日子会很煎熬吧。
无论分手、还是之前面试的失利、或者日常的一些小事都会让自己怀疑自己、自己否定自己,已经记不得从何时开始“本我”和“超我”之间变得针锋相对,让自己很痛苦、很矛盾。后来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痛苦,就屏蔽了“超我”的自我约束,一直以来容忍着“本我”的想法和做法。
但是,随着逐渐要步入社会,我成为了一个社会人。“超我”慢慢产生了危机意识,意识到不能再继续沉睡了。加上那段时间数次的面试失败,“超我”觉得“本我”实在是不堪,开始嫌弃和指责之前的过错。殊不知“本我”变成现在这样,不也正是“超我”的放纵嘛,长时间的放纵“本我”、遇到事情就指责“本我”,难道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嘛?现实的好与坏都得由“超我”和“本我”来共同承担,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羞辱指责那个“本我”。 一个成熟的人是“超我”和“本我”的相统一,也就是所谓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原因也许是从小就只受到很严厉的批评吧,这种外在的批评和指责被我自己所内化成“超我”的习惯,如果这是一个好的模式,的确会让人有着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但是,从小缺少“表扬和赞美”的输入,内化形成的“超我”中也以“批评和指责”占大多数。长期如此,人就会变得没有自信且对于“批评指责”的过于敏感,开始专注于自我保护。这些也都是自己看心理学书上得到的分析,“超我”明明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应该过度关注于以往的错误,甚至都不是你主观的错误,但时不时就会陷入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状态。
怎么做才能成长呢,“本我”不是收到“超我”的命令就会愿意去做,因为自律并不等于强迫、高压,但自己以前认为的自律就是对自己要求高并严格实施,可效果不仅不好,反而激化了“超我”和“本我”的矛盾。一个良好的自律状态应该是基于“超我”对“本我”的认同和理解,“本我”对“超我”带领的信任。
“超我”对待“本我”的模式也会影响到“本我”去对待现实中的其他人的行为和语言。“超我”对“本我”的不按自己意愿去做时候的“抱怨和不解”、在“本我”去真正行为的时候,同样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相同的模式。
佛教教导人们对于一切都抱有善念,其实也内涵了对“本我”的接纳和理解,也是对“心中产生的念”的接纳和理解。如果“超我”对“本我”充满抱怨和指责,实际上是对控制“本我”的执念,反应在想控制“心中产生的念”上。
我觉得想要突破这个状态,需要锻炼的是“超我”对于“本我”的沟通能力,反省“超我”的不足,这才能达成和“本我”的和解。也就是“本我”和“曾经造就这个超我的童年”的和解,“本我”和“超我”共同努力才能成就自我。
例如:
“超我”:每天早上7点起,去跑步锻炼身体
“本我”:好困啊,我想再睡一会,反正9点才上班,我现在也很瘦
“超我”觉得“本我”想的有道理就放纵了“本我”,但花了钱办的卡不去,加上又对花父母的钱有愧疚感,就越发的抱怨“本我”,慢慢的小事积累就形成了对自己的否定和不自信。
“超我”的这种沟通模式在现实中也有着体现,觉得对方有道理,就不把想法说出来,“超我”如果说出了想法,“本我”不也会觉得有道理嘛。
人不能承受孤独,也许就是“本我”和“超我”的不统一,所造成的内心的不稳定。而写作、锻炼思考能力、培养习惯、逻辑思维其实就是对“超我”的更新升级,让“超我”和“本我”相处时不再那么绝对、不再那么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