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闺蜜王同学实在是同病相怜,她说:“寒假与开学,只隔了一个家庭作业的距离。”如果你家中无学娃,如果你下班不管娃,实在不能体会其中一二。同是一年级,同是男娃,同是三观相同的母后,让两个家庭的每个放学后在不同时空无限重叠,隔着上城区到西湖区的迢迢千里,我仿佛也看到了那倔强任性的眼神,听到了那敢怒不敢言的怨怼,感受到了那焦灼咆哮的内心。
然而,我们家比他们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就在于——哥哥和作业之间,还生生隔了一个弟弟。
这个弟弟来得有点意外,刚一出生,就生怕自己位分低,年龄小,日日夜夜靠着嚎啕刷存在感;稍大一些了,翻身爬行大动作方面倒不见其有什么建树,倒学了横抱不行竖抱也不行的“作”功;好不容易能跑会走了,确实也成了我们家不可小觑的一个角色……
哥哥一回家,弟弟就一路欢呼着投入哥哥的怀抱,拉着哥哥又亲又抱。好一个兄友弟恭对不对?但每次都是让人猜得到开头,也猜得到结尾。宝宝玩的,哥哥也要玩;宝宝这样玩,哥哥也要这样玩;哥哥不这样玩,宝宝就不给你玩;哥哥不肯不玩,宝宝就尖叫;哥哥不玩走了,宝宝也走;哥哥玩的,宝宝也要玩;哥哥不给宝宝玩,宝宝就尖叫;哥哥给宝宝玩,宝宝一定要这样玩,哥哥也要这样玩……周而得始的死循环啊。无奈只能关门隔离,弟弟又在门口拍着门哀嚎,跟孟姜女一个腔调。
但如果把哥哥无心学习的责任全部推给弟弟,那么,这个黑锅,弟弟不背!弟弟虽然奇葩,但念其年幼,尚值得原谅。但哥哥作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的少先队员,面对弟弟的各种挑逗撒泼,非但丝毫没有定性,更多时候他则扮演的是顺水推舟的角色——“小多是不是想玩这个,哥哥帮你拿!”“宝宝是不是喜欢吃这个,哥哥帮你拿!”“弟弟一定想哥哥了,我能不能先和他玩一会儿!”诸如此类的“善解人意”,每每总让他自己玩得欲罢不能,吃得脑满肠肥。然而悲催的是,你竟找不出合理的措辞指摘他!
无数次恼羞成怒之际,便在心中默念告诉自己:“首孝悌,次见闻”家庭关系始终高于学业,兄弟关系建设很重要。可是作业总要做的,太阳总要落的,长夜虽然漫漫,却也总是经不起你二人这般折腾的。之后种种,大家各自脑补——相信彼时的我便宛如将牛郎织女生生拆散的王母娘娘。
这把辛酸泪总让我遥想起当年,家里只有哥哥一个独苗的时候,家中夜夜歌舞升平,母慈子孝,从一闪一闪小星星放到世上只有妈妈好,一家老小陪着或唱或跳,因此哥哥至少也受了一些音乐的熏陶。而如今,为了哥哥的作业,弟弟的夜生活确实冷清朴素了些。没有比较没有幸福感,对弟弟的亏欠又生了几分。罢罢罢,还是由得他们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