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去幼儿园接沛沛,因为稍晚了一点,沛沛看见我就大哭起来,埋怨我太晚来接他,又有一天我去接他,他因为老师没有给他发小贴贴而大哭了起来,后来有一天又听老师说因为书包的拉链坏了大哭了起来,以及中午睡觉起床衣服穿不好要哭,吃饭没有小朋友迅速要哭,总之是有什么事情没有顺心他总是要用大哭来表达。我开始意识到沛沛情绪管理方面的不足。仔细跟老师聊聊,发现他还对规则没有足够的概念,在课堂上也总是坐不住。
我们总是听到很多的对孩子要爱和自由,于是常常陷入放任自由的极端,我反思自己在家没有给他足够的规矩,导致他到幼儿园去也没有规矩的概念,我自己情绪常常不稳定,爸爸也是个爱瞎发脾气的家伙,以前我常常在抱怨中生活,看到他发脾气,我感觉很无奈,自己就用消极的方式对待,家里的规矩总在变化,一会儿觉得我要订好规矩,严格执行,一会儿又懒得管他,让他放任自流,比如玩IPAD,一会儿规定一天只能看半小时,一会儿又让他看一两小时也不管,或者他一哭闹、求情我又忍不住心软,现在看来,对孩子影响不小,意识到问题,就要想办法改进。
最近一段时间,我做了下面一些事:
1、规定每天只有下午幼儿园放学后可以玩半小时IPAD,早上不能玩,第一天他哭闹,我只是抱着他拍拍,帮他擦眼泪,但坚决执行,到了第二天他居然自动执行了,我提前5分钟提醒他时间快到了,并请他看完这一集自己关掉IPAD,然后到点他就关掉了,我被他的自律给惊到了。一直坚持到现在都很好。昨天因为下了一个新游戏,我允许他玩一关,并告诉他下了这个期盼已久的游戏是个值得庆贺的事,所以我们破例玩一关,然后他又非常自律的玩一关就关机,我被小小的惊到一下。
2、关于爱吃棒棒糖的事,我跟他讲了食物金字塔的事情,告诉他糖只是我们身体需要的很小一部分营养,所以不能吃多,只能吃一点,我跟他约定每周四是棒棒糖日,平时有时想买棒棒糖,我就会问他:沛沛,今天星期几?是棒棒糖日吗?然后我们就一直只在星期四吃一个棒棒糖,周四棒棒糖日他可以随意选择他喜欢的棒棒糖。类似的,还有星期五是汉堡日,有时候星期天出去玩想要买汉堡吃,我跟他商量可以放弃周五的汉堡日选择周天吃汉堡,或者仍然周五吃汉堡,周天就不能吃了。
3、引导他画情绪图,把在幼儿园一天的不同的心情用笑脸或者哭脸画出来,然后问他什么事情让他开心,什么事情让他不开心了,当时是什么感觉,后来怎么好起来的,帮他定义情绪,认识到自己的这个情绪,告诉他这个是生气,这个是沮丧等等,引导他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的变化,认识到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产生的不同的后果,思考更好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个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但总体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4、刚好幼儿园的书吧开放了,我给沛沛办了借书卡,经常给他借一些绘本回来,读给他听,令我欣慰的是,他还很爱听故事,不需要我怎么刻意引导,在绘本的故事里,他的情绪也能得到释放,甚至还能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比如我给他读《大卫,上学去》他看着里面调皮的大卫在走廊里跑来跑去,把沾满颜料的手向同学的身上抓等等,老师在旁边说:大卫,不可以!他自己会笑上好一会儿,有的经典段落要我反反复复读上很多遍,然后自己笑上很多遍。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也让他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我们想要教他的东西。不知不觉我们每天睡前读绘本也持续一个月了。
5、因为玩IPAD的时间少了,当然就多了一些自己玩的时间啦,在这些时间他可以自由发挥,画画,玩水,用冰箱做他的冰冻小实验,玩玩具,需要我的时候我也尽量配合,有些事没做就没做呗,不能一边做着这个,一边又在遗憾那个,笑来老师说了长期的概念,其实带好小孩,与他一起成长就是从长期来看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未来的我特别要注意的是:
1、避免不规律的生活和规则的随意性,不规律的生活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进而产生情绪问题,不能因为我的随意性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无法理解规则的界限。
2、对于孩子的情绪,所谓的无条件接纳是指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受,有规则的接受孩子的行为,我要做的并不是消极的接受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我要积极的引导他用合适的方式表达他的情绪。
3、对于家庭成员,我要戒除抱怨,试着用鼓励的积极的方式沟通,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这才是其他关系能够营造好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