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是人一生的“底子”,那张白纸最早打上的底色,注定要成为终生记忆。
童年就需要明白的简单道理,将一步一步发展为生命信仰。无论如何,不要以为常识仅仅是幼童的学习任务,很多白发苍苍的大人物,至死也没能明白那些简单的常识。他们拒绝、否认那些简明的道理,他们人生轨迹的倾覆点,往往在与常识对抗之时。
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真善美,让他们获得精神启迪;要鼓励他们在校园里培育友情,找到一生的朋友;要引导他们关注活生生的人和人的精神。校园里有他们敬重的老师,有无话不谈的朋友,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会成为他们的教育记忆,包括他们并不认可但值得思考的事。
童年是生命的礼物,要种下梦想;青春是最珍贵的时光,不能充当荣华富贵的牺牲品。
在起始阶段,教育不能粗糙,如果学校的教育观庸俗甚至错误,学生的价值观就会扭曲。
学校要利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教育学生,但是,学校做任何事都不宜带有宣传动机。“制造轰动效应”和“追求新闻效果”不可能形成正常的教育,只会把学生的思想搅乱,让他们变得浮躁、功利。
教育的特征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同时,还要注意顺其自然。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深思熟虑,不要刺激学生做无益的事。谨慎不等于保守。因为学校教育会给学生留下终生回忆,教育行为有精神引领作用,所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教师不能向学生灌输庸俗的人生观。
学生有思维判断力,他们敏感地关注着学校里发生的事。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力量,必须有责任和担当,不仅仅因为学生在看着我们。
我常对学生说,“顺利”和“成功”往往只是两次困难时期之间的休息或过渡。瞬间的快感,一闪而过;真正有价值而且必须学会的,是和失败、挫折相处,和困难相处,和问题相处,以不停的思考和探索等待发现,以之为“日常生活”。习惯了,人,就这样“立”了起来。
要鼓励和引导儿童、少年去探索、探究,让学习逐渐成为生命需要,成为灵魂和精神的冒险。最有价值的学习总是伴随困难和问题而行的。经历困境和黑暗,往往更能培育理想者寻找光明的意志和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总会发生在最困难的的时期。其间的体验,对一生的学习而言,有如灯塔和坐标。那个想到第一步的人未必能知晓其后的一切,开启思维之门需要孤寂的环境。他不会在意有没有人记住他的名姓,,他只是不停的思想,追索问题的根本。
有时候,错误是必须的经历,需要注意的是减少错误、不重复错误。
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辨认和判断。
清醒地思考教育的常识,往往是在某一个现象发生之后,而未必会在过程之中。这是我们的局限性。
如果在未来,学生回忆学校教育,能记住的是基本规则和教养,是文明的行为习惯,那就是说,他们的一些老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用常识照亮了他们的童年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