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参加柏林电影节,近半个月的时光都在柏林晃荡。幸运的是,多雨的时节,柏林送给我的都是晴天。一个城市曾被分为东西两半,这已经很稀罕。艺术与文化在这片土壤上以多元、开放、先锋、深厚著称,从地理位置上和文化氛围上,它堪称为欧洲的心脏。
电影节是工作,暂且不聊影节留给我的感触,那实在是太多太多。这里记录一些在时间的缝隙里,窥见的柏林一隅。
日常生活
2月的柏林冷得坚毅。万物还未复苏,建筑都很严肃。我在夜里11点抵达柏林,坐着小火车到住处11点半。一段时间体验下来,柏林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到不要不要的。只怪2月天冷,单就交通方式来说,在城市里行走最好的还是自行车。
柏林的严谨与高效通过交通系统就能体现,每天线路的时间规划,实时动态通过App 就能看到。分区域车票有天票,周票的形式,无安检——这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地铁里不仅可以带宠物,偶尔还有鸟类飞进来在站台溜达。地铁里有专门的自行车车厢。车厢里经常有拎着啤酒瓶但不会喝的年轻人。去电影节看电影的时候一样,大家都带着酒和酒杯进场,很是欢乐。很有意思的是,一般室内不允许抽烟,但我去过一些Bar ,里面那个烟雾缭绕啊……
关于吃喝,一个多元化的城市食物肯定不会太单一。其实在柏林的时日,我们吃了土耳其菜,日本菜,越南河粉,意大利菜,印度菜,当然还有正宗的德国菜,唯独没有吃的就是中餐。我个人最爱的还是地中海菜系。德国的炖肉肘子肠很扎实,不仅我的胃有点无福消受,味蕾的感受就像是在炎热的武汉,被人一把抱住,不敢动弹。咸!咸到想要打死卖盐的。
啤酒,简直好喝到热泪盈眶。以前在北京经常去大跃,Slow Boat 和 Arrow (Sai) 喝精酿啤酒,(真是想吐槽熊猫精酿是什么鬼东西?)但要不然就是觉得大跃太用力,要不然就是Arrow 的太寡淡,总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完美。
德国的啤酒啊……新鲜,顺滑,恰到好处。
建筑
柏林的建筑精致,很大的表现就是不同风格和不同年代的楼宇之间的无缝连接。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特性,却一点都不突兀,与城市的其他建筑在节奏、色彩、形状上完美融合,像是交响乐的不同乐器,像是合唱团的不同声部,共同奏响一个乐章。
虽是包豪斯的发源地,繁复与简约早已在柏林相得益彰。关于绘画与影像,他们像是早已经知晓上帝的秘密,一切显得不违和、不刻意、不轻佻。
直面一个人的画作与在图书上看到的差别太大,这也是一直以来喜爱博物馆艺术馆的重大缘由。恰逢达利作品在展,虽无大型油画作品,看其手稿小作,看着他创作手法的变化与思想的挣扎。
从博物馆里的作品,到街上随处可见到的涂鸦,厚重与新锐、严肃与幽默一直在撞击。
它们,造就了柏林的重要气质。
历史
柏林是我见过的将历史与当下结合最为紧密的城市。
无论「当下」如何流动纷杂,他们一直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醒自己历史留下的烙印。柏林有各式各样纪念杀害犹太人、杀害吉普赛人的场所、作品:纪念馆不在话下,纪念碑群更是文明遐迩。你若溜达到任意一个广场,冷不丁的就会见到有好几块柏林残墙像墓碑一样排布着,涂鸦还在,曾想要翻越这堵墙的人却作古。于是总能见到一簇一簇的鲜花,留在碑下。
柏林墙就更加不用提。我抽了一天上午去柏林墙散步,虽然不是去的最有名的「打啵」的东边墙段。中间段我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这些造就了这城市的沉重气氛,特别适合思考。天安门平了,他们害怕历史重演,和平地将墙推倒了。
当然,城市里并不都只是沉重的装置或建筑。博物馆岛则彰显着曾经的国力,与辉煌的艺术成就。活跃着的艺术馆、艺术区无一不在鼓舞着人们打开自己吧!创造啊!创作啊!
柏林就这样敞亮,将曾经的光鲜与黑暗一一昭告。矗立起来巨人的形象,同时也保留着它投射下来的阴影。大约也只能在这里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轻人坐下柏林墙下阅读,一坐就是一上午。
以上。是柏林给予我的一部分。冷静中带着激荡,厚重中带着锐度。
当然,还有,送给了我一次长达好几个月的腰痛,希望下个月能痊愈。(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