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梧桐寂寞愁(初稿)

本文进行了一些更改,修改后的版本在此《谁知梧桐寂寞愁》,此版本为原初版本,特此保留以凑日更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学作品浩如烟海。

这其中,我偏爱宋词。

它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既有韵律,又有节奏。不似唐诗般拘谨,又不像元曲那样随意,恰如一个洒脱而又不失清高的文人。

而宋词之中,我最喜欢的词人,便是李后主。

与后主之词的相识,如同管中窥豹,云外观龙,一斑一鳞早已见得,却一直不知其真身。

我听过伍佰的《春花秋月》、听过不知某人的《往事知多少》、听过费玉清的《小楼昨夜又东风》、听过邓丽君的《几多愁》、还看过那部著名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些名字都属于同一首词,那就是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文笔流畅而内容婉转,措辞优美但感情忧伤,这便是我对后主词作的印象。

而我最喜欢的,是那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短短三十六个字,将深秋月下的梧桐小院,以及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和哀愁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既觉得动听上口,同时又感觉心中一阵酸楚,真的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曾经我对这首词爱不释手,反复吟诵之后,也厚着脸皮尝试填了一首:

灰霭重锁今晨,雪纷纷,窗外匆匆不见窗内人。冬又至,夏已逝,了无痕,徒留落寞之心空伤神。

相比之下,无论言辞还是意境,都差出了十万八千里。

也因此,让我对李后主更加佩服无比。

究竟是怎样的人,才会拥有如此文采呢?

我翻阅史书,试着从史官笔下的文字当中了解他的故事,终于明白了他如此才华的原因。

同时也很庆幸,自己没有过那样的经历。

李煜是一个皇帝,一个幸运的皇帝。

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六儿子,并且他的父亲还立了他的叔叔为皇太弟,皇帝的位置本来是与他无缘的。

但命运就是如此奇特,他的二到五哥全部早亡,大哥为了争夺继承权毒死了叔叔,但不久之后自己却也不幸身亡。

于是,皇位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李煜的头上。

不光是事业,在生活上他也十分幸运。

他的妻子大周后,是当时有名的美女。身为皇帝有个美女老婆倒也正常,但当时是五代十国时期,全国政权林立,而南唐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

但大周后,被史书记载为“国色”。

这个描述不是南唐人自己的记录,而是后来的宋人所写,因此这里的国色不应该是指南唐,而是全天下。

关于她的美,李煜在后来纪念她的文章中用了十六个字来形容:“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

不光是美,而且大周后也同样才华横溢。

她是个文学家,还是个舞蹈家和音乐家,她创作了多首曲子,还考证复原了唐代失传的《霓裳羽衣曲》。

她和李煜感情很好,二人堪称天造地设。

大周后之后,李煜又娶了她的妹妹小周后。

虽然才华不及姐姐,但小周后也貌美倾城。传说她喜欢穿着青绿色的衣服,走路时裙角飞扬,飘飘若仙,被后宫其他佳丽争相效仿。

这个时候的李煜,是幸福和快乐的。而此时他的词作虽然优美,却并不那样让人回味悠长。

比如他写给大周后的《惜春容》: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

还有描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些词中并没有那些让人难以释怀的哀伤。大周后去世之后,李煜也曾写下一些伤心之句,但读来也都是浅愁,并不那么凄婉。

因为此时,他还没有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记忆。

李煜是一个皇帝,一个不幸的皇帝。

所谓后主,是指一个国家最后的一位君主。比如蜀汉后主刘禅,比如南陈后主陈叔宝,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

没错,他是一个亡国之君。

李煜的上位完全是因为幸运,但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幸运的背后,往往潜伏着一个不幸。

凭借幸运上位的他毫无治国才能,他只知道吟诗作赋,和他的美女老婆们风花雪月,在政治上则任用奸佞,残害忠良。

这样做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面对正在崛起的北宋,南唐毫无抵抗之力。

某天李煜一时兴起,跑到城墙上游玩,却发现,自己的国都城外,早已被大宋的军营包围的水泄不通。

他那些贴心的爱卿们害怕影响皇上的心情,硬是将这样紧急的情报给瞒了下来。

愤怒的李煜杀死他的爱卿,慌忙组织抵抗, 但为时已晚。最终,李煜穿着白衣白帽出城投降,结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成为了北宋的阶下之囚。

从呼风唤雨的帝王到被监视居住的俘虏,他心中经历了怎样的落差,身为普通人的我根本无法想象。

不仅如此,根据野史记载,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还经常来到他的家中,凌辱调戏她的夫人小周后,让小周后整日以泪洗面,怒骂于他。

这是怎样一种心境,恐怕不是当事人,根本无法完全体会。

也正因如此,他的词作中,少了亲亲我我的缠绵,多了山河破碎的哀怨。

最为明显的是他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但这种直抒胸臆应该只是他初为降臣时的愤懑。时间久了,这些哀怨便同那些往日快乐的记忆一起,化为心底的一道伤疤,不时地隐隐作痛。

也正是在这种隐痛的作用之下,他才会将美丽与悲伤结合,写下那些让人难忘的千古名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俘虏生涯并未持续太久。

亡国两年之后,他便突然神秘地死去了。

不久之后,小周后也悲痛而亡。

而他留给后世的最后作品,便是那首广为流传的《虞美人》。

他的一生也和虞姬一样,美丽而又短暂。

知晓了他的故事之后,再读他的词作之时,心中不免升起万般感慨。

获得一份惊世骇俗的才华,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那些让人羡慕不已的人,背后又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伤痛?

这些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比起李后主那种痛彻心扉后获得的文采,我宁愿快乐地过完普通的一生。

或许,李煜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也说不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学作品浩如烟海。 这其中,我偏爱宋词。 它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既有韵律,又有节奏。不似唐诗般...
    小桃爸爸阅读 10,776评论 73 344
  • 我有一哥们,名叫“春水”。想当年与他初识,正是我荷尔蒙分泌得最旺盛的年纪,又因为追不到妹纸,所以正被南唐后主李煜的...
    倾听历史观阅读 4,037评论 0 0
  • 1、来江南工作已整整十年了,辗转于江浙之间的日子里,每每于工作之余呆坐遐想,回忆旧日时光,像眼下这样,草草地吃过晚...
    江边鹤阅读 3,826评论 0 4
  • 文/辛夏禾yuan 关于南唐后主,李煜,上学的时候读到他的诗的时候就最喜欢他的才情,与朋友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想了很...
    辛夏禾yuan阅读 8,679评论 2 44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17评论 28 53